时间: 2025-04-27 18:23: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23:28
“割席”字面意思是指割断席子,比喻断绝关系。这个词汇源自《后汉书·孔融传》中的故事,孔融与祢衡因政治立场不同而断绝交往,割断共坐的席子,以此象征决裂。
在文学作品中,“割席”常用来形容朋友或同事因理念、利益冲突而断绝关系。在口语中,这个词也常被用来形容任何形式的决裂,不仅仅是朋友之间,也可以是商业伙伴、政治盟友等。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学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描述正式的解除合作关系。
同义词中,“断交”和“绝交”更侧重于正式的、官方的断绝关系,而“决裂”则更侧重于情感或理念上的彻底分裂。反义词则表达了关系的修复或重新建立。
“割席”一词源于**古代的历史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泛化,不仅限于朋友之间的决裂,也扩展到任何形式的断绝关系。
在**文化中,“割席”常常被用来强调忠诚和原则的重要性。在社会交往中,这个词提醒人们在维护个人或集体利益时,可能需要做出艰难的选择。
“割席”这个词带有一种决绝和悲伤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失去朋友或伙伴的痛苦,以及在原则和利益之间做出选择的艰难。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有因价值观或生活方式的差异而与朋友或家人割席的经历。这种经历往往伴随着深刻的反思和成长。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秋风中割席,落叶见证了我们的决裂,从此各自天涯。”
视觉上,可以想象两个人在一片荒凉的田野上割断一张旧席子,背景是落日的余晖。听觉上,可能是割断席子时的一声脆响,伴随着风的呼啸。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ut ties”或“sever ties”,意思相近,但文化背景和情感色彩可能有所不同。
“割席”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的反映。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1.
【割】
(形声。从刀,害声。本义:用刀分解牲畜的骨肉)。
同本义。泛指用刀截断。
【引证】
《广雅·释诂一》-割,断也。 、 《论语·阳货》-割鸡焉用牛刀。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 、 《书·多方》-日钦劓割夏邑。
【组词】
割鲜、 割烹、 割刀
2.
【席】
(“蓆”的古字。会意。从巾,庶省声。天子诸侯的席有刺绣镶边,故从巾。席用来待广大宾客,故从“庶”省。本义:供坐卧铺垫的用具。后又曾写作“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即筵也。方幅如巾,故从巾。-席,藉也。礼天子诸侯席有黼绣纯饰。 、 《周礼·司几筵》。疏:“初在地者一重,谓之筵。重在上者,即谓之席。”-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 、 《礼记·祭统》注-设之曰筵,坐之曰席。 、 《诗·邶风·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结发同枕席。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觉时之枕席。 、 清·方苞《狱中杂记》-席地而卧。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席地倚墙。
【组词】
席包、 席具、 席户、 席号、 席荐
座位;席位。
【引证】
《孔子家语》-席而无上下,则乱于席次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变色离席。(大惊失色离开座位)。
【组词】
席舍、 席尊、 上席;下席;硬席;专席;来宾席;被告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