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6:39
割据称雄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在某一地区或领域内,通过武力或其他手段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并自称为领袖或霸主。基本含义是指在分裂状态下,某些势力或个人通过占据一定地盘,自立为王,形成一种割据的局面。
在文学作品中,“割据称雄”常用来描述历史上的战乱时期,如三国时期的诸侯割据。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个行业或领域中的小团体或个人通过某种手段控制资源,自封为权威。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历史学,这个词汇用于分析和解释历史上的分裂和权力斗争。
同义词之间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程度和方式不同,如“独霸一方”更强调独占和排他性,而“称霸”则可能包含更多的武力或强制成分。
“割据称雄”这个词汇源于古代的历史描述,特别是在描述战乱和分裂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历史的描述,也用于现代社会中对权力斗争和资源控制的描述。
在**文化中,“割据称雄”常常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反面角色联系在一起,如三国时期的曹操、刘备等人。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引发对权力、正义和秩序的讨论。
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或复杂的情感反应,因为它通常与战争、混乱和权力斗争相关联。在个人思维和表达中,可能会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或反派,以及他们在割据称雄过程中的策略和手段。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阅读历史书籍或观看历史剧时遇到这个词汇,从而对历史上的割据局面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那割据称雄的年代,英雄豪杰各展风采,江山如画,却难掩战火纷飞。”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战场或城池的地图,上面标记着不同的势力范围。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争的号角声或战鼓声。
在其他文化中,如欧洲历史上的封建领主或中世纪的城邦,也有类似的概念,但具体表达和使用情况会有所不同。
“割据称雄”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历史,也让我们思考权力和秩序的本质。通过对这个词汇的深入学,可以增强对复杂社会现象的洞察力和表达能力。
皓将败,与舅何植书曰:‘昔大皇帝以神武之略,奋三千之卒,割据江南。’
1.
【割】
(形声。从刀,害声。本义:用刀分解牲畜的骨肉)。
同本义。泛指用刀截断。
【引证】
《广雅·释诂一》-割,断也。 、 《论语·阳货》-割鸡焉用牛刀。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 、 《书·多方》-日钦劓割夏邑。
【组词】
割鲜、 割烹、 割刀
2.
【据】
(形声。本义:手靠着;靠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据,杖持也。 、 《战国策·燕策》-冯几据杖。 、 《庄子·盗跖》-据轼低头。
3.
【称】
(称为“稱”的简化字) 测定物体轻重的器具,后作“秤”。
【引证】
《说文》-称,铨也。 、 《淮南子·时则》。注;“量器也。”-角斗称。
【组词】
过称
4.
【雄】
(形声。从隹(zhuī),厷(gōng)声。从隹,与鸟有关。本义:公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雄,鸟父也。 、 《诗·小雅·正月》-谁知鸟之雌雄。 、 《诗·邶风·雄雉》-雄雉于飞。 、 李白《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组词】
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