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5:51
词汇“枯声”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枯”通常指植物失去水分而干枯,或者比喻事物失去活力、生机;“声”则指声音。将两者结合,“枯声”可能指的是失去活力或生机的声音,或者是指声音干涩、无力。
由于“枯声”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由“枯”和“声”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形容特定状态下的声音。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枯声”可能被用来象征衰老、疾病或悲伤,反映了人们对声音状态的情感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声音干涩无力的情况,可能会使用“枯声”来形容,例如在描述感冒后的声音时。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枯声”来增强意境,如:“枯声如秋叶,飘零在无人的街角。”
由于“枯声”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明确。
“枯声”是一个形容声音状态的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文学创作和特定语境中可以有效地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意境。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枯】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枯,槁木也。 、 《礼记·月令》-草木蚤枯。 、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唐·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 、 《资治通鉴》-载燥荻枯柴。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菀枯顷刻。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禾未枯。
【组词】
枯荣、 枯凋、 枯索、 枯梧、 枯鱼、 枯腊
2.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