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9:3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9:30:28
割地称臣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割让领土并表示臣服。它描述的是一个国家或政权在战争失败后,被迫割让部分领土给胜利方,并且接受胜利方的统治,成为其附属国或臣属国。
在历史语境中,割地称臣 通常出现在战争或外交谈判中,如《南京条约》后的**被迫割让香港给英国。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一个国家的衰落或屈辱的历史时刻。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比喻个人或组织在竞争中被迫做出重大让步。
割地称臣 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战争和外交实践。随着历史的演变,它逐渐成为描述国家间权力关系变化的一个固定表达。
在历史上,割地称臣 往往与国家的屈辱和民族的悲情联系在一起,如《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都是近代史上的痛楚记忆。
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悲壮和无奈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沉重和民族的苦难。
在个人生活中,割地称臣 可能被用来比喻在职场或人际关系中的妥协和让步。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那历史的深渊,
割地称臣的悲歌,
回荡在岁月的长河。
结合历史纪录片中的画面和背景音乐,割地称臣 可以唤起观众对历史**的深刻记忆和情感共鸣。
在西方历史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ede territory and submit”,但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有所不同。
割地称臣 这个词汇不仅是历史**的描述,也是文化和情感的载体。它提醒我们历史的教训,同时也启发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处理权力和妥协的问题。
若放我南归,愿为金邦细作。侥幸一朝得志,必当主持和议,使南朝割地称臣。
~的做法是十分不明智的。
1.
【割】
(形声。从刀,害声。本义:用刀分解牲畜的骨肉)。
同本义。泛指用刀截断。
【引证】
《广雅·释诂一》-割,断也。 、 《论语·阳货》-割鸡焉用牛刀。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 、 《书·多方》-日钦劓割夏邑。
【组词】
割鲜、 割烹、 割刀
2.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3.
【称】
(称为“稱”的简化字) 测定物体轻重的器具,后作“秤”。
【引证】
《说文》-称,铨也。 、 《淮南子·时则》。注;“量器也。”-角斗称。
【组词】
过称
4.
【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只竖立的眼睛形。人在低头时,眼睛即处于竖立的位置,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从之意。本义:男性奴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臣,事君者也。象屈服之形。 、 《礼记·礼运》-仕于公曰臣。 、 《国语·晋语》-事君不贰是谓臣。 、 《左传·成公二年》-臣治烦去惑者也。 、 《书·费誓》。郑注:“臣妾,厮役之属也。”-臣妾逋逃。 、 《礼记·少仪》。注:“谓囚俘。”-臣则左之。 、 《韩非子·五蠹》-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组词】
臣妾、 臣役、 臣御、 臣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