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2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22:04
词汇“枯士”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经过查询,没有找到确切的标准定义和广泛的使用记录。因此,我将基于这个词汇的字面组合进行分析和推测。
“枯士”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枯萎的士人”或“失去活力的知识分子”。其中,“枯”通常指植物失去水分而干枯,引申为事物失去活力或生机;“士”在**传统文化中指有学识、有修养的人,即知识分子。
由于“枯士”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一个曾经充满理想和热情,但最终因现实打击而变得消沉、失去斗志的知识分子。
由于“枯士”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可能是某个特定文学作品或方言中的创造性用法。
在**传统文化中,“士”通常指有学识、有修养的人,而“枯”则暗示了失去活力或生机。因此,“枯士”可能在某些文学作品中用来批判社会现实,表达对知识分子境遇的同情或反思。
“枯士”这个词可能会引起一种悲凉、失落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那些曾经充满理想和热情,但最终被现实打败的人。
由于“枯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之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枯士”来表达对知识分子境遇的感慨:
枯士独行在荒芜的学园,
理想的花朵早已凋零。
曾经的激情,如今的沉默,
在岁月的风中,轻轻叹息。
“枯士”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孤独的身影,在荒凉的学园中徘徊,背景音乐可能是低沉的大提琴声,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由于“枯士”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难以比较。
“枯士”这个词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通过字面组合传达了一种特定的情感和意境,即对失去活力的知识分子的同情和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1.
【枯】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枯,槁木也。 、 《礼记·月令》-草木蚤枯。 、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唐·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 、 《资治通鉴》-载燥荻枯柴。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菀枯顷刻。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禾未枯。
【组词】
枯荣、 枯凋、 枯索、 枯梧、 枯鱼、 枯腊
2.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