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0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00:27
“焚枯食淡”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焚烧枯木,食用淡而无味的食物。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生活极其艰苦,物质条件极度匮乏。
在文学作品中,“焚枯食淡”常用来描绘战争、灾难或贫困时期的艰苦生活。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极端困境时,人们可能会引用这个成语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特定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同义词:
反义词:
“焚枯食淡”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反映了其字面意义。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极端贫困的生活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焚枯食淡”常被用来强调节俭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社会动荡或经济困难时期,这个成语被广泛使用,用以激励人们面对困境时不放弃希望,坚持到底。
这个成语给人以沉重和压抑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艰苦和困难。它提醒人们珍惜现有的生活条件,同时也激励人们在逆境中保持坚韧和乐观。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描述过去或他人的艰苦生活时,可能会引用这个成语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情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寒冬的夜里,我们焚枯食淡,
心中的火焰,比星光更璀璨。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荒凉的田野、枯萎的树木和简陋的居所。听觉上,可能是寂静的夜晚,偶尔传来柴火的噼啪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live on bread and water”(以面包和水为生)可以传达类似的意义。
“焚枯食淡”这个成语深刻地描绘了极端贫困的生活状态,其使用不仅限于字面意义,更蕴含了坚韧和乐观的精神。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情感。
焚枯食淡,斋厨萧然。
1.
【焚】
(会意。从火,从林。甲骨文字形,象火烧丛木。古人田猎,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就采用焚林的办法。本义:烧山)。
用火烧山林宿草。
【引证】
《说文》-焚,烧田也。 、 《公羊传·桓公七年》。传:“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焚咸丘。 、 《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
2.
【枯】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枯,槁木也。 、 《礼记·月令》-草木蚤枯。 、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唐·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 、 《资治通鉴》-载燥荻枯柴。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菀枯顷刻。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禾未枯。
【组词】
枯荣、 枯凋、 枯索、 枯梧、 枯鱼、 枯腊
3. 【食】 ——用于人名的字。如汉代的郦食其、审食其。
4.
【淡】
(形声。从水,炎声。本义:味淡;味道不浓,不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淡,薄味也。 、 《礼记·中庸》-淡而不厌。 、 《礼记·表记》。注:“无酸酢少味也。”-君子淡以成。 、 《管子·水地》-淡也者,五味之中也。 、 《汉书·扬雄传》。注:“谓无主味也。”-大味必淡。 、 《世说新语·言语》-其水淡而清。
【组词】
淡酒;淡味;淡句、 淡而不厌、 淡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