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0:0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0:06:57
焚林:字面意思是指焚烧森林,通常用来比喻极端或破坏性的行为,尤其是在资源管理或环境保护的语境中。
“焚林”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焚”意为焚烧,“林”指森林。这个词在历史上常用于描述战争中的破坏行为,后来逐渐扩展到环境破坏的语境中。
在**传统文化中,森林被视为自然和谐的象征。因此,“焚林”往往带有负面含义,与破坏自然、违背天道的观念相联系。
“焚林”这个词通常会引起人们的负面情感,如恐惧、悲伤和愤怒,因为它涉及到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平衡的失衡。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新闻报道中看到关于森林火灾的报道,这些火灾往往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如非法焚烧或疏忽大意,这让我深刻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焚林”:
烈火吞噬了翠绿的衣裳, 焚林的烟雾遮蔽了天空的蓝。 自然的哭泣,无声却沉重, 提醒我们,每一棵树都值得珍惜。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orest fire”或“clearing the land by fire”,这些表达更侧重于描述现象,而不是带有文化或道德评价的词汇。
“焚林”这个词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自然现象,还承载了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自然和谐的深刻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探讨和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1.
【焚】
(会意。从火,从林。甲骨文字形,象火烧丛木。古人田猎,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就采用焚林的办法。本义:烧山)。
用火烧山林宿草。
【引证】
《说文》-焚,烧田也。 、 《公羊传·桓公七年》。传:“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焚咸丘。 、 《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
2.
【林】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林,平土有丛木曰林。 、 《尔雅·释地》-野外谓之林。 、 《诗·小雅·白华》-有鹤在林。 、 《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每大林麓。 、 《释名》-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 、 晋·陶潜《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 《黔之驴》-蔽林间窥之。
【组词】
竹木林;山林、 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 林浪、 林麓、 林泉、 林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