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5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55:02
捐:动词,指自愿无偿地给予或献出。 廪:名词,古代指官方的粮仓,也指官方发放的粮食。
捐廪:字面意思是指无偿地捐出官方粮仓中的粮食。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组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古代文献中,它可能指的是官员或贵族自愿将官方粮仓中的粮食分发给民众,以缓解饥荒或贫困。
在古代文学中,捐廪可能出现在描述官员或贵族的仁政行为中,如《史记》、《汉书》等史书中可能会有相关记载。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或古代文献研究的专业领域中,它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同义词:施粮、赈济、济贫 反义词:囤积、吝啬、贪婪
捐廪这个词组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捐”字早在《说文解字》中就有记载,意为舍弃、给予。“廪”字则在《周礼》中有记载,指官方的粮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组的意义可能有所扩展,但在现代汉语中,它主要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中。
在古代**,官员捐廪的行为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德,体现了官员对民众的关怀和责任感。这种行为在历史上被广泛赞扬,因为它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特别是在饥荒或战乱时期。
捐廪这个词组给人一种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慷慨、仁爱和责任感。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历史上的仁政行为的敬仰,也可能激励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做出类似的善举。
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不常使用“捐廪”这个词组,但类似的慈善行为仍然存在。例如,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政府或民间组织可能会无偿地分发食物和物资给受灾民众,这种行为在精神上与捐廪是相似的。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捐廪济世心,仁风播四方。 饥民得温饱,德政永流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古代官员打开粮仓,将粮食分发给饥民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庄重、感人的乐曲,来表达捐廪行为的高尚和感人之处。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慈善行为也有相应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会用“donate food”或“distribute relief supplie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捐廪这个词组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体现了古代*官员的高尚品德和对民众的关怀。通过学和理解这个词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上的仁政行为,并从中汲取灵感,鼓励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做出类似的善举。
1.
【捐】
(形声。从手,肙(yuān)声。本义:舍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粪除秽污谓之捐。故寺人谓之中涓。以涓为之。-捐,弃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八年》。注:“弃也。”-捐殡。 、 《汉书·食货志》。注:“骨不埋者。”孟康曰:“捐,谓民有饥相弃捐者,或谓贫乞者谓捐。”-而国无捐瘠者。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组词】
捐世、 捐馆、 捐身、 捐却、 捐灰
2.
【廪】
(会意兼象形。从人回,象屋形,中有户牖。又作“廪”。“廪”是俗字。本义:米仓)。
同本义。
【引证】
《诗·周颂·丰年》-亦有高廪。 、 《周礼·廪人》注-盛米曰廩。 、 《荀子·荣辱》。注:“圆曰囷,方曰廪。”-余刀布,有囷廪。 、 《公羊传·桓公十四年》-御廪者,粢盛委之所藏也。 、 《汉书·五行志》-御廪,夫人八妾所舂米,藏以奉宗庙也。 、 《荀子·富国》注-谷藏曰仓,米藏曰廪。 、 《孟子·万章上》-父母使舜完廪。 、 贾谊《论积贮疏》-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组词】
廪囷、 廪粟、 廪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