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1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12:23
御史大夫是**古代官职名称,主要负责监察国家各级官员的行为,确保他们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御史大夫是御史台的长官,属于中央监察机构的高级官员,其职责包括弹劾不法官员、监督政府运作等。
在文学作品中,御史大夫常被描绘为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的形象,如《史记》中对御史大夫的描述。在口语和日常对话中,这个词汇较少直接使用,但在历史讨论或古装剧中,御史大夫的角色常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中,御史大夫的研究是古代**政治制度和监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义词:监察官、御史、都察院官员(明清时期) 反义词:被监察者、贪官污吏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主要在于时代背景和具体职责的差异,而反义词则体现了御史大夫职责的对立面。
御史大夫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最初是负责记录**言行和监察官员的职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职责和权力逐渐扩大,成为中央集权体制下重要的监察官员。
在古代社会,御史大夫代表了皇权对官僚体系的监督和控制,是维护朝廷秩序和法律尊严的关键角色。这一职位体现了古代政治文化中对廉洁和公正的重视。
御史大夫的形象常给人以正直、勇敢的联想,是古代社会中少数能够挑战权贵、维护正义的角色。这种形象在现代社会中仍能激发人们对公正和法治的向往。
在历史学*中,御史大夫的角色让我深刻理解了古代**政治体制的复杂性和监察制度的重要性。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官场的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御史大夫立朝堂,铁面无私照四方。”
想象一位身着古代官服的御史大夫,手持笏板,严肃地站在朝堂之上,这种形象可以与古代宫廷音乐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庄重而严肃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角色可能是监察官或审计官,如罗马帝国的监察官(Censor),负责监督公共道德和登记公民身份。
御史大夫这一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的一种官职,更是一种文化和政治理念的体现。通过对这一词汇的学,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古代*的政治结构和监察体系,这对于我的历史学和文化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1.
【御】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为“行”的省写,中为绳索形,右是“人”形。意为人握辔行于道中,即驾驶车马。本义:驾驶车马)。
同本义。也作“驭”。
【引证】
《说文》-御,使马也。 、 《诗·小雅·车攻》-徒御不惊。 、 《汉书·荀彘传》-以御见,侍中。 、 《周礼·大司徒》-礼乐射御书数。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梁弘御戎。 、 《资治通鉴》-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众…甚未足畏。
【组词】
御轮、 御策、 御正、 御夫
2.
【史】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古官名。职别各异。
【引证】
《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史,记事者也。 、 《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矧大史友内史友。 、 《易·巽》-用史巫纷若。 、 《礼记·聘礼记》-辞多则史。 、 《礼记·曲礼》-史载笔。 、 《谷梁传·宣公二年》-史狐书贼。 、 《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3.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4.
【夫】
那,那个,那些 ——表示远指。
【引证】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这,这个,这些 ——表示近指。
【引证】
《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