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1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13:37
“丑史”一词通常指的是某人或某组织不光彩、不名誉的历史记录,特别是那些涉及道德败坏、违法行为或严重失误的**。它强调的是负面和不光彩的一面,通常用于描述那些不愿被公众知晓的过去。
“丑史”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丑”和“史”两个字组成。其中,“丑”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不光彩、不好的含义,而“史”则指历史或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丑史”逐渐被用来特指那些不光彩的历史记录。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丑史”可能与道德评判和社会责任感紧密相关。例如,在强调个人诚信和道德的社会中,一个人的丑史可能会严重影响其社会地位和职业发展。
“丑史”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和压抑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隐瞒、欺骗和道德败坏,这些联想可能会影响人们对某人或某组织的整体评价。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或听说某人的丑史,这些信息可能会改变我们对这个人的看法。例如,一个朋友可能因为过去的某些行为而失去信任。
在诗歌中,可以将“丑史”融入到对过去的反思中:
在那深邃的记忆之河, 丑史如阴影般漂浮, 提醒我们,光明与黑暗, 总是并肩而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黑暗、压抑场景的图像,如阴暗的监狱或废弃的工厂,这些图像可以增强“丑史”的视觉联想。在听觉上,沉重的音乐或低沉的叙述声音可以增强这一词汇的情感深度。
在不同语言中,“丑史”可能有不同的对应词汇,但其核心含义通常是相似的,即指代不光彩的历史记录。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使用“dark history”或“scandal”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丑史”一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负面历史*,还促使我们在评价他人时保持客观和公正。通过对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并在自己的表达中更加准确和丰富地使用它。
1.
【丑】
(形声。从鬼,酉声。古人以为鬼的面貌最丑,故从鬼。本义:貌丑。按:在古代,“醜”和“丑”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除作地支和时辰用“丑”以外,都不能写作“丑”。现在“醜”字简化为“丑”)。
可恶。
【引证】
《说文》-醜,可恶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耗土之人醜。 、 《楚辞·橘颂》-姱而不醜兮。 、 《诗·小雅·十月之交》。传:“恶也。”-亦孔之醜。
【组词】
丑名、 丑言、 丑攀谈、 丑徒、 丑语
2.
【史】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古官名。职别各异。
【引证】
《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史,记事者也。 、 《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矧大史友内史友。 、 《易·巽》-用史巫纷若。 、 《礼记·聘礼记》-辞多则史。 、 《礼记·曲礼》-史载笔。 、 《谷梁传·宣公二年》-史狐书贼。 、 《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