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0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05:45
尘末:字面意思是指细小的尘埃或微粒。基本含义通常指微不足道的事物或极小的部分,有时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末端或结束部分。
“尘末”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尘”指尘埃,“末”指末端或结束。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从字面上的尘埃微粒,到比喻意义上的微小或不重要的事物。
在**文化中,“尘末”常与“尘埃落定”等成语联系在一起,表达事物最终归于平静或结束的状态。在社会背景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被忽视或不被重视的小事。
“尘末”给人一种细腻、微妙的感觉,有时也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或怀旧情绪。它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消逝。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尘末”来形容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小细节,提醒自己在忙碌中也不要忘记关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尘末飘散,记忆的画卷,轻轻展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老街道上尘埃飘扬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尘埃的细微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dust particle”或“minutiae”,前者指尘埃颗粒,后者指细节或琐事。
“尘末”这个词汇虽然描述的是微小的事物,但在语言表达和文学创作中却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增添细腻和深远的意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1.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湫隘嚣尘。 、 《庄子·逍遥游》-尘埃也。 、 《庄子·齐物论》-而游于尘垢之外。 、 《楚辞·招魂》-朱尘筵些。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组词】
浮尘;降尘;灰尘、 一尘不染;尘封、 尘涓、 尘芥、 尘沙
2.
【末】
(指事。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末,木上曰末。 、 《孟子》-不揣其本,而齐其末。 、 《淮南子·地形》-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 《左传·哀公十一年》-末大必折。
【组词】
末大、 末大必折、 末杪、 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