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1:53
失传:指某种技艺、知识、文化或传统等因无人继承或记录而逐渐消失,不再为后人所知。
“失传”一词由“失”和“传”两个字组成。“失”表示失去,“传”表示传递。在古代,这个词主要用于描述技艺或知识的消失。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涵盖了文化、传统等多个方面。
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失传”是一个令人忧虑的词汇。它提醒人们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鼓励社会各界采取措施保护和传承即将消失的文化遗产。
“失传”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遗憾和哀伤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那些无法挽回的历史片段,以及人类在时间长河中的渺小和无奈。
在我的家乡,有一种传统的木雕技艺,但随着老一辈工匠的离世,这种技艺已经失传。每次回乡,我都会去博物馆看看那些仅存的木雕作品,心中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惋惜。
诗歌:
在时光的河流中,
古老的歌谣失传,
唯有风,
在寂静的夜里,
轻轻吟唱。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老工匠坐在昏暗的工作室里,手中拿着一件未完成的木雕作品。背景音乐是一首古老的民谣,旋律悠扬而哀伤。这种视觉和听觉的结合,让人深刻感受到“失传”的沉重和无奈。
在英语中,“失传”可以对应为“lost”或“extinct”。例如,“a lost art”(失传的艺术)或“an extinct language”(失传的语言)。不同文化对“失传”的理解和关注点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存在对文化遗产消失的担忧和遗憾。
“失传”这个词深刻反映了人类对文化遗产消失的忧虑。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失传”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还能激发我们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入思考。通过学习和传播“失传”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传】
驿站所备的车。
【引证】
《左传·成公五年》-晋侯以传召伯宗。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周公旦从鲁闻之,发急传而问之。(急传:特快的驿车) 、 《韩非子·爱臣》-非传非遽(驿马),载奇皮革,罪死不赦。
驿站;驿舍。
【引证】
《战国策·齐策五》-昔者赵氏袭卫,车舍人不休传。 、 《后汉书·陈忠传》-发人修道,缮理亭传。
【组词】
传车、 传吏、 传马、 传乘、 传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