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55: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55:03
词汇“嫌贰”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进行探讨。
“嫌贰”字面意思是指怀疑或不信任,其中“嫌”表示猜疑或不满,“贰”则有背叛或不忠的含义。结合起来,“嫌贰”可以理解为对某人或某事持有怀疑或不信任的态度。
由于“嫌贰”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出现这个词,用以描述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或猜疑。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几乎不再使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怀疑”、“不信任”等更为常见的词汇。
由于“嫌贰”的使用频率极低,以下例句可能较为牵强:
“嫌贰”的词源较为模糊,它可能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逐渐降低,以至于在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
在古代**,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尤为重要,因此“嫌贰”这样的词汇可能会在描述人际关系时出现。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语言的发展和变化,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更为简洁明了的词汇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对于“嫌贰”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涉及到不信任和猜疑,这些都是人际关系中的负面因素。
由于“嫌贰”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几乎没有遇到过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嫌贰”用于描述一个充满猜疑和不信任的故事背景,例如在一个政治阴谋或**小说中。
由于“嫌贰”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嫌贰”的词汇,但可以找到表达类似概念的词汇,如英语中的“mistrust”或“suspicion”。
“嫌贰”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语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演变和文化的发展。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我们可能不会频繁使用“嫌贰”,但了解其含义和背景可以增加我们对语言多样性的认识。
1.
【嫌】
(形声。从女,兼声。本义:疑惑,怀疑而有可能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嫌,一曰疑也。 、 《礼记·曲礼上》-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也。 、 《礼记·坊记》-使民无嫌。 、 《吴越春秋》-岂敢有嫌哉? 、 李白《长干行》-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 、 《论衡·案书》-卿决疑讼,狱定嫌罪。
【组词】
嫌间、 嫌微
2.
【贰】
(会意。从贝,弍,(èr)声。本义: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当云副也,益也。”-贰,副益也。 、 《易·坎卦》-簋贰用缶。 、 《周礼·乃酒正》-大祭三贰。 、 《礼记·曲礼》-取贰绥。 、 《周礼·职内》-受其贰令。 、 《左传·僖公十五年》-其卜贰圉也。 、 《周礼·春官·大史》-以贰六官。 、 《礼记·少仪》-乘副车则式,佐车则否。
【组词】
贰佐、 贰相、 贰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