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3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37:45
失仪:指在社交场合或正式场合中,行为举止不符合礼仪规范,表现出不恰当或不得体的行为。
在重视礼仪的**文化中,失仪被视为不尊重他人和社会规范的表现,可能导致社会关系的紧张。
失仪往往让人联想到尴尬、不适和社交失败,可能引起他人的负面评价和自我反省。
在参加正式活动时,我曾因不熟悉相关礼仪而感到失仪,这次经历让我更加重视学*和遵守社交礼仪。
在诗歌中,可以将失仪作为一种隐喻,表达对社会规范的反叛或对自由的追求。
失仪可能让人联想到尴尬的笑声、不自在的身体语言和紧张的气氛。
在不同文化中,失仪的定义和后果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较为突出,失仪可能更多被视为个人自由的体现。
失仪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社会对礼仪的重视,也揭示了个人行为在社交中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失仪这一概念,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社交能力和文化素养。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仪】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 《人物志》-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组词】
仪状、 仪观、 仪宇、 仪缀、 仪止、 仪采、 仪相、 仪形、 仪状、 仪望、 仪干、 仪操、 仪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