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5:06
词汇“措意”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书面语中,具有较为文雅的语感。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措意”进行深入分析:
“措意”字面意思是指处理或安排事情时的意图、用心或考虑。它强调在行动之前的深思熟虑和精心策划。
“措意”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措”有安排、处理之意,“意”指意图或心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逐渐固定在较为正式和文雅的语境中。
在**传统文化中,“措意”体现了对事情处理的重视和细致,反映了儒家文化中“慎思明辨”的价值观。
使用“措意”这个词时,常给人一种稳重、深思熟虑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精心策划和周密安排的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撰写重要报告时使用“措意”来描述自己的准备工作,强调了思考的深度和计划的周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独酌,措意于星辰之间,思绪随风飘散。”
想象一个人在安静的房间里,灯光柔和,他正专注地规划着未来的行动,这种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措意”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eliberate intent”或“careful planning”,但“措意”更强调内心的思考和意图的形成。
“措意”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行动的准备过程,还体现了对事情处理的重视和细致。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措意”可以提升语言的文雅度和表达的深度。
1.
【措】
(形声。从手,昔声。本义:放置,安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措,置也。 、 《论语·子路》-则民无所措手足。 、 《礼记·中庸》。疏:“学不至于能,不措置休废也。”-学之弗能,弗措也。 、 《汉书·文帝纪》。师古曰:“措,置也。民不犯法,无所刑也。”-几致刑措。
【组词】
措置、 措身、 措手、 措手不迭
2.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