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01: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01:58
“举措失当”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采取的措施或行动不恰当、不合适。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批评或评价某人在特定情况下做出的决策或行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者产生了负面后果。
在文学作品中,“举措失当”可能用来描述一个角色的错误决策,增加故事的紧张感或冲突。在口语交流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日常对话,表达对某人行为的不满或批评。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政治学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分析政策或策略的失误。
“举措失当”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用来描述行为或决策的不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评价错误行为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举措失当”常常与责任和后果联系在一起,强调决策的重要性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批评政府或领导人的不当行为。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错误、失败和后果。它可能引起人们对责任和后果的深思,影响人们对决策的谨慎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某人的举措失当而导致团队项目失败的案例。这让我意识到在做出决策时需要更加谨慎和周全。
在诗歌中,可以将“举措失当”融入描述历史**的诗句中,如:“昔日君王举措失当,江山易主,泪洒长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错误决策导致灾难的画面,如一座因错误建筑决策而倒塌的桥梁。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批评或指责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ll-advised action”或“poor decision-making”,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含义相似。
“举措失当”是一个有力的批评工具,用于指出错误和不当行为。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更准确地表达对错误决策的批评,并促使我在自己的决策中更加谨慎。
举措不当,众民不能成。
敌军调动忙乱,~,两队优劣之势,也就不同于前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后建立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他经常到全国各地巡游,祭祀大河山,命人将他的言语刻在石头上,增加他的威望,而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秦始皇却还一味吹嘘他的“举措必当,莫不如画”的功绩
1.
【举】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举,对举也。 、 《广韵》-举,擎也。 、 《庄子·逍遥游》-其坚不能自举也。 、 《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
【组词】
举桉、 举案
2.
【措】
(形声。从手,昔声。本义:放置,安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措,置也。 、 《论语·子路》-则民无所措手足。 、 《礼记·中庸》。疏:“学不至于能,不措置休废也。”-学之弗能,弗措也。 、 《汉书·文帝纪》。师古曰:“措,置也。民不犯法,无所刑也。”-几致刑措。
【组词】
措置、 措身、 措手、 措手不迭
3.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4.
【当】
主领;典领。
【引证】
扬雄《甘泉赋》-诏招摇与太阴兮,伏钩使当兵。
抵押,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引证】
《左传·哀公八年》-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 、 《后汉书·刘虞传》-虞所赍赏,典当胡夷。 、 唐·白居易《自咏老身示家属》-走笔还诗债,中由衣当药钱。
【组词】
当衣服;他把房子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