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57: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57:16
“云垂海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云层低垂,海水直立。这个成语形容景象壮观,气势磅礴,通常用来比喻某种宏大的场面或强烈的情感。
“云垂海立”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是从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中抽象出来的。在古代文学中,类似的表达常用来形容天地的壮阔,后来逐渐被用来比喻各种宏大的场面或情感。
在文化中,自然景观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如“云垂海立”这样的成语体现了人对自然美的崇敬和对壮丽景象的赞美。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震撼和敬畏。它让我联想到壮丽的自然景观,如高山大海,以及人类情感中的强烈和深刻。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观看海上日出时,感受到了“云垂海立”的壮丽景象,那一刻的震撼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那云垂海立的晨曦中,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礼。”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广阔的海面上,云层低垂,海浪翻滚的壮丽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海浪拍击岸边的声音,或是风声呼啸。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ajestic and awe-inspiring”,用来形容同样壮丽的景象或情感。
“云垂海立”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反映了人类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传达强烈的情感和宏大的场面。
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
这一来,就是那石破天惊,~,也没有这样的惊奇。(清·张春帆《九尾龟》第四十六回)
1. 【云】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同本义。
2.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3.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4.
【立】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立,侸也。 、 《易·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 《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持璧却立。 、 《韩非子·喻老》-立有间。 、 宋·欧阳修《归田来》-卖油翁释担而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或立或卧。
【组词】
挺立、 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 立托、 立容、 立戟、 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