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21: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21:58
年老的国家重臣;元老。
1.
【皤】
(形声。从白,番声。本义:白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皤,老人白也。 、 《易·贲》。集解:“白素之貌。”-贲如皤如。 、 《后汉书·樊准传》。注:“白首貌。”-皤皤国老。
【组词】
皤蒿、 皤皤、 皤翁、 皤然、 皤皤国老
2.
【皤】
(形声。从白,番声。本义:白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皤,老人白也。 、 《易·贲》。集解:“白素之貌。”-贲如皤如。 、 《后汉书·樊准传》。注:“白首貌。”-皤皤国老。
【组词】
皤蒿、 皤皤、 皤翁、 皤然、 皤皤国老
3.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4.
【老】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形。本义:年老,衰老)。
五十至七十岁的高龄。
【引证】
《说文》-老,考也。七十曰老。 、 《礼记·曲礼》-七十以上曰老。 、 《国语·吴语》。注:“六十曰耆,七十曰老。”-有父母耆老而无昆弟者以告。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六十称耋,七十称老。”-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 、 《楚辞·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 、 《管子·海王》注-六十以上为老男,五十以上为老女。 、 《后汉书》-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组词】
老钝、 老家人、 老院子、 老丹青、 老行、 老姐、 老杜、 老羸、 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