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0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06:35
外毒素:外毒素是一种由某些细菌分泌到体外的高度有毒的蛋白质。这些毒素通常通过影响宿主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疾病或死亡。外毒素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可以针对特定的细胞或组织。
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外毒素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某些细菌产生的毒素。在日常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但在讨论食品安全、疾病预防或生物战剂时,可能会被提及。
同义词:毒蛋白、细菌毒素 反义词:抗毒素(用于中和外毒素的物质)
外毒素一词源自希腊语“exo-”(外部)和“toxikon”(毒药)。在19世纪末,随着细菌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开始区分细菌产生的不同类型的毒素,外毒素因此被明确区分出来。
外毒素在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肉毒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导致的肉毒中毒是一种严重的食物中毒,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研究。
外毒素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因为它与疾病和死亡相关联。在讨论外毒素时,人们可能会感到担忧或恐惧。
在日常生活中,外毒素的概念可能与食品安全意识相关。例如,了解哪些食物可能含有外毒素,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更健康的食物选择。
在诗歌中,外毒素可以被用作一个象征,代表破坏和危险的力量:
在寂静的厨房里,外毒素潜伏, 等待着无辜的食客,悄然降临。 它的毒液,如同夜幕下的阴影, 无声无息,却致命无比。
外毒素可能让人联想到显微镜下的细菌图像,或者是关于疾病爆发的新闻报道。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医学讲座或科学纪录片中的解说声音。
在不同语言中,外毒素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概念和科学定义是普遍接受的。例如,在西班牙语中,外毒素被称为“toxina exógena”。
外毒素作为一个科学术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但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外毒素的概念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并在科学研究和公共卫生中发挥作用。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类专业词汇可以增强对特定领域的理解和沟通能力。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毒】
(会意。从屮(象草木初生),毒声。本义:毒草滋生)。
毒物;毒纯洁。
【引证】
《说文》-毒,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 、 《周礼·医师》-聚毒药,以共医事。
3.
【素】
(会意。小篆字形。上是“垂”,下是糸(mì)。糸,丝。织物光润则易于下垂。本义:没有染色的丝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素,白致缯也。 、 《礼记·杂记》-纯以素。 、 《礼记·檀弓》-素服哭于库门之外。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 《战国策·魏策》-若士必奴,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组词】
素幭、 素服缟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