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0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01:50
词汇“亵昵”在中文中通常指不正当的亲密行为或言语,含有贬义色彩。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一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亵昵”字面意思是指不正当的、不恰当的亲密行为或言语。它通常用来描述那些超越了正常社交界限的亲密行为,可能涉及性暗示或不当的身体接触。
“亵”字古已有之,原指不洁或不敬,而“昵”则有亲近之意。两者结合,形成了“亵昵”这一词汇,用以描述不正当的亲密行为。随着社会对性骚扰和不当行为的关注增加,这一词汇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也在增加。
在**传统文化中,对于男女之间的行为有着严格的规范和界限。因此,“亵昵”这一词汇在社会中常被用来批判那些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在现代社会,随着性别平等和尊重个人边界的观念普及,对于“亵昵”行为的批判也更加严厉。
提到“亵昵”,人们可能会联想到不愉快或不舒服的情感体验,如被侵犯个人空间或感到被冒犯。这一词汇往往伴随着负面情绪和道德谴责。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或目睹“亵昵”行为,应当勇敢地站出来制止,并寻求帮助或报告相关机构。
在创作中,可以将“亵昵”作为主题,探讨个人边界、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等深层次问题。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些不恰当的身体接触或眼神交流;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些带有性暗示的言语或笑声。
在不同文化中,对于“亵昵”行为的定义和接受程度各不相同。例如,在一些西方国家,对于个人边界的尊重更为重视,因此对于“亵昵”行为的界定可能更为严格。
“亵昵”这一词汇在描述不正当的亲密行为时非常有力,它不仅揭示了行为的性质,也反映了社会对于道德规范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一词汇有助于传达清晰的信息,并促进对不当行为的批判和防范。
1.
【亵】
(形声。从衣,执声。本义:贴身的内衣) 同本义 。也指家居所穿的便服。
【引证】
《说文》-亵,私服也。 、 班固《汉书》-思有短褐之亵。 、 《礼记·檀弓下》-季康子之母死,陈亵衣。
【组词】
亵衣、 亵绊、 亵服、 亵裘
轻慢,轻佻地亲近。
【引证】
《广雅》-亵,狎也。 、 《礼记·曲礼上》。注:“不欲人亵之。”-祭服敝则焚之。 、 宋·周敦颐《周元公集·爱莲说》-亵玩焉。(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焉:这里相当于现代语的“啊”、“呀”)。 、 《封神演义》-有亵众圣,甚非尊贤之理。
【组词】
亵体、 亵尊、 猥亵、 亵狎、 亵人
2.
【昵】
(形声。从日,尼声。字又作“暱”。从日,匿(nì)声。本义:亲近,亲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暱,日近也。 、 《尔雅》。孙注:“亲之近也。”-暱,近也。 、 《诗·小雅·菀柳》-无自暱焉。 、 《书·说命中》-官不及私昵。 、 《书·泰誓中》-昵比罪人。 、 《世说新语·仇隙》-王胡之与无忌长甚相昵,胡之尝共游。
【组词】
昵交、 昵侍、 昵就、 昵友、 昵比、 昵好、 昵近、 昵狎、 昵依、 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