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5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51:32
“亵渎”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对神圣或尊敬的事物进行不敬、轻蔑或侮辱的行为。它通常涉及对**、道德或社会规范的违背,表达出一种不尊重或冒犯的态度。
在文学中,“亵渎”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角色对信仰或神圣物品的不敬行为,以此来展现角色的性格或推动情节发展。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于描述对某人或某事的轻蔑态度,尤其是在涉及道德或社会规范的讨论中。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研究中,“亵渎”可能特指对**法律或仪式的违反。
“亵渎”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对神灵的不敬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包括对任何被视为神圣或尊敬的事物的轻蔑行为。
在许多文化中,“亵渎”被视为严重的社会罪行,可能导致法律制裁或社会排斥。在**文化中,对神圣物品或仪式的亵渎尤其被视为不可饶恕的罪行。
“亵渎”一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尊重、冒犯和冲突。它可能引发对道德和社会规范的反思,以及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或听说某些行为被视为对社会或文化规范的亵渎,例如在公共场合的不当行为或对传统*俗的忽视。
在诗歌中,“亵渎”可以被用来象征性地描述对传统或权威的挑战,例如:
他以笔为剑,亵渎了沉默的石碑, 唤醒了沉睡的真理,挑战了古老的谎言。
视觉上,“亵渎”可能让人联想到被破坏的**雕像或被涂鸦的公共艺术品。听觉上,它可能与尖锐的批评声或抗议的呼声相关联。
在不同文化中,“亵渎”的含义和严重性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文化中,对**图像的亵渎可能被视为极其严重的罪行,而在其他文化中,对个人权利的侵犯可能更受关注。
“亵渎”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还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对于传达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规范至关重要。
1.
【亵】
(形声。从衣,执声。本义:贴身的内衣) 同本义 。也指家居所穿的便服。
【引证】
《说文》-亵,私服也。 、 班固《汉书》-思有短褐之亵。 、 《礼记·檀弓下》-季康子之母死,陈亵衣。
【组词】
亵衣、 亵绊、 亵服、 亵裘
轻慢,轻佻地亲近。
【引证】
《广雅》-亵,狎也。 、 《礼记·曲礼上》。注:“不欲人亵之。”-祭服敝则焚之。 、 宋·周敦颐《周元公集·爱莲说》-亵玩焉。(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焉:这里相当于现代语的“啊”、“呀”)。 、 《封神演义》-有亵众圣,甚非尊贤之理。
【组词】
亵体、 亵尊、 猥亵、 亵狎、 亵人
2.
【嫚】
(形声。从女,曼声。本义:轻侮,侮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嫚,侮嫚也。 、 《汉书·高帝纪》-陛下嫚而侮人。 、 《贾子道术》-接遇肃正谓之敬,反敬为嫚。 、 《荀子·宥坐》-嫚令谨诛贼也。
【组词】
嫚骂、 嫚言、 嫚易、 嫚逆、 嫚辱、 嫚书、 嫚侮、 嫚惰、 嫚语
假借为“慢”。怠慢,懈怠;迟缓。
【引证】
《晏子春秋·外篇·重而异者》-其言僣嫚于鬼神。 、 《汉书·刑法志》-刑蕃而民愈嫚。 、 《汉书·薛宣传》-颂职解嫚。 、 《淮南子·主术》-而职事不嫚。
【组词】
嫚臧、 嫚令、 嫚法、 嫚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