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3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33:06
亵侮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亵”和“侮”。其中,“亵”字通常指不庄重、不正当的行为,而“侮”字则指轻慢、不尊重。结合起来,“亵侮”指的是对他人进行不尊重、轻蔑或侮辱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亵侮”常用于描述人物之间的冲突或不和谐的关系,尤其是在涉及道德或伦理问题时。例如,在古典小说中,可能会描述一个角色对另一个角色的亵侮行为,以此来展现人物的性格或推动情节发展。
在口语中,“亵侮”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类似的表达如“侮辱”、“轻视”等词汇更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心理学,可能会更精确地使用“亵侮”来描述特定的行为模式。
同义词:侮辱、轻蔑、不敬、蔑视 反义词:尊重、敬重、崇敬、尊崇
“亵”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内衣,后引申为不庄重、不正当。“侮”字则较早见于《诗经》,意为轻慢、不尊重。两个字结合使用,形成了“亵侮”这一复合词,用以描述更为严重的轻蔑行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他人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准则。因此,“亵侮”这一行为被视为不道德的,且在社会交往中被广泛谴责。在现代社会,随着法律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加强,亵侮行为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亵侮”一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愉快或冲突的场景。它可能引发对不公正和不平等的反思,以及对个人尊严的重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避免对他人进行亵侮,无论是言语还是行为,都应尊重他人的感受和尊严。在职场或社交场合,保持礼貌和尊重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亵侮”来表达对不公正行为的愤怒:
在这不公的世界,
亵侮如影随形,
我以笔为剑,
誓将正义高举。
在视觉上,“亵侮”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压抑的场景,如昏暗的街道或紧张的人际关系。在听觉上,可能让人想起刺耳的嘲笑声或不和谐的对话。
在英语中,与“亵侮”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insult”或“disrespect”,它们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负面含义和用法。
“亵侮”这一词汇在描述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时非常有力。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在语言表达中更加精确和敏感,同时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他人,避免任何形式的亵侮行为。
1.
【亵】
(形声。从衣,执声。本义:贴身的内衣) 同本义 。也指家居所穿的便服。
【引证】
《说文》-亵,私服也。 、 班固《汉书》-思有短褐之亵。 、 《礼记·檀弓下》-季康子之母死,陈亵衣。
【组词】
亵衣、 亵绊、 亵服、 亵裘
轻慢,轻佻地亲近。
【引证】
《广雅》-亵,狎也。 、 《礼记·曲礼上》。注:“不欲人亵之。”-祭服敝则焚之。 、 宋·周敦颐《周元公集·爱莲说》-亵玩焉。(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焉:这里相当于现代语的“啊”、“呀”)。 、 《封神演义》-有亵众圣,甚非尊贤之理。
【组词】
亵体、 亵尊、 猥亵、 亵狎、 亵人
2.
【侮】
(形声。从人,每声。本义:轻慢,不敬重)。
同本义。
【引证】
《礼记·曲礼》-不侵侮。
【组词】
侮易、 侮慢、 侮忽、 侮法、 侮笑、 侮傲、 侮诮、 侮剧、 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