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1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13:38
词汇“延迓”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延迓”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延迓”的字面意思是迎接、接待,其中“延”表示延请、邀请,“迓”表示迎接。在古代,这个词汇常用于表示迎接贵宾或重要人物。
在文学作品中,“延迓”常用于描述庄重的迎接场面,如迎接**、官员或文人墨客。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现代汉语中更常用“迎接”、“接待”等词汇。
“延迓”的词源较为古老,其中“迓”字在古代汉语中就有迎接的意思。随着语言的发展,“延迓”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迎接”等词汇。
在古代**,迎接贵宾或重要人物是一种重要的礼仪,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和敬意。因此,“延迓”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礼仪规范。
“延迓”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庄重、典雅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礼仪和仪式。在现代语境中,使用这个词汇可能会给人一种复古、文雅的印象。
在现代生活中,“延迓”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化活动或历史剧中,可能会偶尔出现,用以营造特定的氛围和情境。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巧妙地运用“延迓”这个词汇,增添作品的古雅气息。例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古代宫廷或文人雅集的场景,人们身着古装,庄重地迎接贵宾。结合音乐,可以选择古筝或古琴的音乐,营造出古雅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与“延迓”完全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welcome”(英语)、“accueillir”(法语)等,都表达了迎接的意思,但缺少了“延迓”所蕴含的庄重和古雅。
“延迓”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体现了古代的礼仪和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文化底蕴,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亦作“蜒”。-延,长行也。 、 《楚辞·大招》-蝮蛇蜒只。 、 《韩非子》-延颈而鸣,舒翼而舞。 、 《书·召诰》-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 、 晋·陆机《长歌行》-兹物苟难停,吾寿安得延! 、 《吕氏春秋·顺说》-莫不延颈举踵。
【组词】
延瞩、 延望、 延算三纪、 延年、 延息、 延期
假借为“引”。引入;引见;迎接。
【引证】
《礼记·玉藻》-摈者,延之日升。 、 《礼记·曲礼》-主人延客祭。 、 《礼记·射义》-出延射。
【组词】
延接、 延入、 延登
2.
【迓】
(形声。从言(chuò),牙声。本义:迎接)。
同本义。 同: 讶
【引证】
《尔雅》-迓,迎也。古本皆作讶。 、 《书·盘庚》-子迓续乃命于天。 、 《书·牧誓》-弗迓克奔。 、 《左传·成公十三年》-迓晋侯于新宫。
【组词】
有失迎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