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1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18:13
亵渎(xiè dú)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对神圣或尊敬的事物进行不敬或侮辱的行为。它通常涉及对**信仰、神灵、圣地或道德规范的冒犯。
亵渎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对神灵的不敬。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包括对任何被视为神圣或尊敬的事物的冒犯。
在许多文化中,亵渎被视为严重的社会和道德问题,可能导致法律制裁或社会排斥。例如,在多元的社会中,对某一的亵渎可能引发冲突。
亵渎一词往往带有负面情感,如愤怒、厌恶和恐惧。它可能引发对道德沦丧或社会秩序破坏的担忧。
在个人生活中,亵渎可能体现在对家庭、教育或职业道德的违背。例如,一个学生对老师的无礼可能被视为对教育体系的亵渎。
在诗歌中,亵渎可以用来表达对传统价值的挑战或对社会规范的讽刺:
“在这神圣的殿堂, 我看见亵渎的手, 撕裂了古老的经卷, 嘲笑着千年的信仰。”
视觉上,亵渎可能让人联想到破碎的神像或被玷污的圣地。听觉上,它可能与尖锐的嘲笑声或破坏性的噪音相关联。
在不同文化中,亵渎的定义和后果各不相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对的亵渎可能被视为**的一部分,而在某些东方文化中,这种行为可能被严格禁止。
亵渎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它不仅揭示了对神圣事物的尊重,也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这个词汇对于传达复杂的情感和观点至关重要。
1.
【亵】
(形声。从衣,执声。本义:贴身的内衣) 同本义 。也指家居所穿的便服。
【引证】
《说文》-亵,私服也。 、 班固《汉书》-思有短褐之亵。 、 《礼记·檀弓下》-季康子之母死,陈亵衣。
【组词】
亵衣、 亵绊、 亵服、 亵裘
轻慢,轻佻地亲近。
【引证】
《广雅》-亵,狎也。 、 《礼记·曲礼上》。注:“不欲人亵之。”-祭服敝则焚之。 、 宋·周敦颐《周元公集·爱莲说》-亵玩焉。(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焉:这里相当于现代语的“啊”、“呀”)。 、 《封神演义》-有亵众圣,甚非尊贤之理。
【组词】
亵体、 亵尊、 猥亵、 亵狎、 亵人
2.
【渎】
(形声。从水,卖声。本义:水沟,水渠)。
同本义。又特指邑中的沟。
【引证】
《说文》-渎,沟也。一曰邑中沟。 、 《易·读卦》-坎为沟渎。 、 《荀子·脩身》-开其渎。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索隐:“小渠也。”-彼寻常之ň渎兮。 、 《周礼·雍氏》-掌沟渎浍池之禁。 、 《韩非子·五蠹》-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组词】
渎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