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0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05:43
果腹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填满肚子”,基本含义是指吃饱肚子,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食物充足,能够让人感到饱足。
果腹 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使用方式:
果腹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果”(满足)和“腹”(肚子)组成。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就已经存在,用来描述满足饥饿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基本含义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果腹** 反映了人们对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视。在古代,食物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存,因此这个词汇也承载了一种对生活稳定和富足的向往。
果腹 这个词给人一种满足和安心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温暖的饭菜和家庭的温馨,是一种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感。
在日常生活中,果腹 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一顿简单但满足的饭菜时,它是一个很恰当的词汇。例如,在户外活动后,一顿简单的野餐也能让人感到果腹。
在诗歌中,果腹 可以被用来形容一种简单而满足的生活状态:
晨曦微露,炊烟袅袅, 一碗清粥,果腹安好。 世事纷扰,心自逍遥, 简单生活,乐在其中。
果腹 这个词让人联想到温暖的厨房、热腾腾的饭菜和满足的笑容。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来展示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享受简单但满足的一餐。
在英语中,果腹 可以对应为“to fill one's stomach”或“to satisfy one's hunge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基本含义相似,都指向满足饥饿的状态。
果腹 这个词汇虽然简单,但它反映了人类对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视。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语言的细微差别和文化内涵。在日常生活中,适当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和准确。
1.
【果】
(象形。甲骨文字形,田象树上结的果实形,在木之上。本义:果子,果实。这个意义后来曾写作“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果,木实也。 、 《易·说卦》-艮为果蓏。 、 《周礼·场人》。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臣瓒曰:“在地曰蓏,在树曰果。”-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 、 《素问·藏器法时论》。注:“谓桃李杏栗枣也。”-五果为助。 、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 明·刘基《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柑。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
【组词】
果布、 果馔、 果谷、 果正、 果桌、 草果;荚果;浆果;果瓜、 果茹、 果隋、 果蔗
2.
【腹】
(形声。从肉,复声。此为后起形声字,初文应即“畐”(fú)字,象人腹部之形。本义:肚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脐上下两旁也。-腹,厚也。 、 《易·说卦传》-坤为腹。 、 《易·明夷》-入于左腹。 、 《素问·评热病论》-腹者至阴之所居。 、 《释名》-自脐以下曰水腹。 、 晁错《论贵粟疏》-腹饥不得食。
【组词】
腹痛、 腹肠、 腹围、 腹如垂瓠、 腹便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