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1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12:58
词汇“士伍”是一个较为古老且不常见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尤其是在军事和行政管理相关的文本里。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士伍”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士伍”的字面意思是指士兵和伍长。在古代**,“士”通常指士兵,而“伍”则指五人一组的编制单位,伍长即这一小组的领导者。因此,“士伍”可以理解为士兵及其基层管理单位。
在古代文献中,“士伍”常用于描述军队的组织结构和士兵的职责。例如,在《左传》等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关于“士伍”在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描述。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除非是在研究古代军事或历史的专业领域。
“士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军事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已很少见到。
在**古代社会,军事组织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士伍”作为基层军事单位,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军事纪律和组织结构的重视。
对于现代人来说,“士伍”可能带来一种古老和庄严的情感联想,与古代战争和军事纪律相关。
由于“士伍”是一个较为专业的古代词汇,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
在创作历史题材的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士伍”来增强古代战争场景的真实感。
结合古代战争的影视作品,如《三国演义》等,可以更好地理解“士伍”在视觉和听觉上的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基层军事单位和士兵的称呼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罗马军团的“centurion”和“legionnaire”。
“士伍”作为一个古代军事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军事组织的特点和文化背景。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和历史。
1.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2.
【伍】
(会意。从人,从五。五人为伍。本义:五人构成一个集体)。
同本义。
【引证】
《广韵》-伍,行伍。 、 《管子·小筐》-五人为伍。 、 《周礼·天官·宫正》-会其什伍而教之道义。 、 《左传·桓公五年》-先偏后伍。 、 《左传·哀公十一年》-林不狃之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