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0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04:32
词汇“什围伍攻”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文的表达。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以下分析:
“什围伍攻”字面意思可能是指以十人组成的队伍进行围攻。其中,“什”在古代军事编制中指十人,“伍”指五人,但在这里可能泛指小队或队伍。
由于该词汇较为生僻,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可能不常用。在古文或历史文献中,它可能用来描述古代战争中的战术或军事行动。
该词汇可能源自古代军事术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在日常语言中逐渐淡出,但在某些历史或军事文献中仍可见其踪影。
在古代**,军事战术和编制是文化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什围伍攻”可能反映了古代战争中对小规模战术的重视。
该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战争的紧张和激烈,以及士兵们的勇敢和智慧。
由于该词汇较为生僻,个人在生活中可能较少遇到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什围伍攻”用于描述古代战争场景,增添历史氛围和战术细节。
结合古代战争的图片或影视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什围伍攻”的实际应用场景。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军事术语,描述小规模战术或队伍编制。
“什围伍攻”作为一个古文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军事文化的一部分,对于理解历史和军事战术有一定的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和语言表达的深度。
古之善用兵者,虽能以寡覆众,而什围伍攻之道未尝忽焉。
~兵法存,发踪指示知何人。
1.
【什】
(会意。从人十。十亦声。本义:“什”是集体的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什,相什保也。 、 《周礼·官正》。注:“五人为伍,二五为十。”-会其什伍。 、 《礼记·祭义》。注:“士卒部曲也。”-军旅什伍。 、 《周书·大聚》-十夫为什。 、 《管子·立政》-十家为什。 、 《文选·沈约·谢灵运传》。注:“诗每十篇同卷,故曰什也。”-纷披风什。 、 《北史》-王以师友处之,每有文什,必令润色,然后示人。 、 贾谊《过秦论》-尝以什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2.
【围】
(形声。从囗,韦声。“囗”是“围”的古字。本义:环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按,围绕, 周围字当用此。”-囗,回也,象回币之形。 、 《广雅·释诂四》-围,裹也。 、 《易·系辞上》-范围天地之化。 、 《周礼·考工记·庐人》-以其一为之被而围之。
【组词】
围堑、 围圆、 围地、 围屏、 围落
3.
【伍】
(会意。从人,从五。五人为伍。本义:五人构成一个集体)。
同本义。
【引证】
《广韵》-伍,行伍。 、 《管子·小筐》-五人为伍。 、 《周礼·天官·宫正》-会其什伍而教之道义。 、 《左传·桓公五年》-先偏后伍。 、 《左传·哀公十一年》-林不狃之伍。
4.
【攻】
(形声。从攴(pū),工声。本义:进攻,攻打)。
同本义(与“守”相对)。
【引证】
《说文》-攻,击也。 、 《左传·宣公二年》-攻灵公于桃园。 、 《战国策·秦策》-宽则两军相攻。 、 《左传·僖公四年》-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 《墨子·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 《孙子·谋攻》-其次伐兵,下政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 汉·贾谊《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组词】
攻车、 攻钞、 攻围、 攻无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