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3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34:21
词汇“士则”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专有名词、人名或者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术语。由于缺乏具体的使用背景和上下文,我们将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士则”可能由两个汉字组成:“士”和“则”。
结合起来,“士则”可能指的是士人的行为准则或者士人应当遵守的规则。
由于“士则”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如果它是一个专有名词,那么它的使用将局限于特定的文献、历史记载或者学术讨论中。
由于“士则”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很难提供具体的例句。如果它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术语,那么在使用时可能会有特定的上下文。
由于“士则”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需要查阅特定的文献或历史资料才能确定。
如果“士则”指的是士人的行为准则,那么它可能与古代**的儒家文化和社会结构有关,反映了士人阶层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
由于“士则”的具体含义不明确,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情感反应或联想。
由于“士则”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由于“士则”的具体含义不明确,将其融入到诗歌、故事或其他创作中可能需要创造性的解释和运用。
由于“士则”的具体含义不明确,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由于“士则”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比较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可能不适用。
由于“士则”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对其的理解可能需要更多的上下文信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特定词汇的具体含义和使用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1.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2.
【则】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则,等画物也。 、 《尔雅》-则,法也;则,常也。 、 《管子·七法》-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 、 《周礼·大司马》-均守平则。 、 《周礼·太宰》-法则以驭其官。 、 《周礼·太史》。注:“亦法也。”-掌则以逆都鄙之治。 、 《诗·大雅·庶民》-有物有则。 、 《管子·形势》-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
【组词】
则天、 则度、 则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