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5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50:11
“仙师”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对有道行、有法力或高深学问的人的尊称,尤其是在道教或民间信仰中,指那些被认为能够施法、治病、预知未来的高人。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仙人的师父”或“具有仙人般能力的人”。
“仙师”一词源于**古代的道教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对有特殊能力或高深学问的人的尊称。在古代文献中,如《山海经》、《列仙传》等,都有关于仙师的记载。
在**传统文化中,“仙师”常常与神秘、超自然的力量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和对超自然力量的向往。在民间,仙师往往扮演着解决疑难杂症、驱邪避凶的角色。
提到“仙师”,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神秘、古老、智慧和超自然的力量。这种词汇往往带有一定的敬畏和尊重的情感色彩。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曾在农村或传统社区生活过,可能会遇到或听说过关于仙师的故事,如某位仙师如何帮助村民解决难题,或如何施法驱邪。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将“仙师”作为一个神秘而强大的角色,赋予其解决难题、预知未来的能力,从而增加故事的神秘感和吸引力。
在其他文化中,如西方文化中的“wizard”或“sorcerer”,虽然与“仙师”在功能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文化背景和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
“仙师”一词不仅是一个语言符号,更是*传统文化和信仰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仙师”的学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信仰、文化和民间传说。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仙师”一词,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力,增加文化的深度。
1.
【仙】
(会意。本作“僊”。右边的意思是人爬到高处取鸟巢,加上“人”旁,表示人升高成仙。隶书作“仙”,表示仙人多住在高处。本义:仙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僊,长生迁去也。 、 《汉书·郊祀志》-求僊人羡门之属。 、 《列子·黄帝》。注:“仙寿考之迹。”-仙圣为之臣。
2.
【师】
(会意。从币,从垖。垖(duī)是小土山,帀(zā)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师,二千五百人为师。 、 《书·伪泰誓》-王乃犬巡六师。 、 《诗·小雅·采芑》-陈师鞠旅。 、 《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