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0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03:09
犏牛:犏牛是指牦牛与黄牛杂交后产生的后代。这种杂交动物结合了牦牛的耐寒性和黄牛的温顺性,因此在高寒地区被广泛用作耕作和运输工具。
犏牛一词源自藏语,后来被汉语吸收。在历史上,犏牛的培育主要是为了适应高寒地区的特殊环境,因此其词源和演变与地理环境和农业实践紧密相关。
在**文化中,犏牛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它们不仅是重要的劳动力,也是财富的象征。在一些传统节日和仪式中,犏牛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犏牛给人以坚韧和适应力的联想,同时也让人想到高原的宁静和自然的美。在情感上,犏牛可能唤起人们对自然和传统的尊重。
在个人的旅行经历中,我曾在**的一个小村庄里见到过犏牛,它们在雪地中稳健的步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
在诗歌中,可以将犏牛比喻为坚韧不拔的精神象征:
在风雪中,犏牛的脚步坚定, 如同心中的信念,永不言弃。
想象一幅画面:在一片白雪覆盖的高原上,几头犏牛缓缓前行,背景是蓝天和远处的雪山。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到宁静和力量。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杂交动物也有其特定的名称和用途,例如在欧洲,马和驴的杂交后代被称为骡子,也是一种重要的劳动力动物。
犏牛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特定的生物学现象,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在学*这个词汇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语言与文化、环境的紧密联系。
1.
【犏】
公黄牛和母牦牛交配所生的第一代杂种牛,比牦牛驯顺,比黄牛力气大。
【引证】
2.
【牛】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引证】
《说文》-牛,大牲也。 、 《易·说卦》-坤为子母牛。 、 《左传·昭公五年》-纯离为牛。 、 《礼记·坊记》-东邻杀牛。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牛曰太牢。 、 《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牛田牧田。 、 《乐府诗集·敕勒歌》-风吹草低见牛羊。 、 唐·白居易《卖炭翁》-系向牛头充炭直。 、 《聊斋志异·促织》-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
【组词】
耕牛、 牛酒、 牛旄、 牛性、 牛埭、 牛领、 牛具、 牛刀、 牛蓑、 牛骥同皂、 牛后、 牛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