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03: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03:21
词汇“犊牧采薪”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它似乎是由几个汉字组合而成,但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含义。我们可以尝试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来分析这个词汇。
“犊牧采薪”字面意思可能是指“放牧小牛并采集柴火”。其中,“犊”指的是小牛,“牧”是放牧的意思,“采”是采集,“薪”指柴火。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很难找到具体的语境使用。如果硬要分析,可能在一些描述农村生活或古代生活的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描绘一种田园生活的场景。
由于词汇的特殊性,很难找到实际使用的例句。以下是一些假设的例句:
同义词可能包括“放牛拾柴”等,反义词则难以确定,因为这个词汇本身就不常见。
由于“犊牧采薪”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
如果这个词汇出现在某些特定的文学作品中,它可能反映了作者对农村生活或古代生活方式的某种情感或态度。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生活,勤劳的农民形象,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由于词汇的特殊性,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不多。如果有,可能是某些特定文化或社群中的人在使用。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使用“犊牧采薪”来描绘一个宁静的乡村场景,或者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田园风光的画面,或者是牛铃声和柴火燃烧的声音。
由于词汇的特殊性,很难找到其他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
“犊牧采薪”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可以想象和探讨古代或农村的生活方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文化的深度。
~的意思很多人不知道。
1.
【犊】
(形声。从牛,卖声。小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犊,牛子也。 、 《礼记·礼器》-诸侯膳以犊。 、 《礼记·郊特牲》-用犊贵诚也。
【组词】
犊牛、 犊角茧、 犊鼻
2.
【牧】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牛,从攴(pū),表示手拿棍棒牧牛(羊)。本义:放牧牲畜)。
同本义。
【引证】
《周礼·牧人》-掌牧六牲。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注:“牛曰牧。”-谁扞牧圉。 、 《列子·黄帝》。注:“养禽兽之长也。”-周宣王之牧正。 、 《诗·小雅·无羊》-牧人乃梦。 、 《尔雅》-郊外谓之牧。 、 《汉书·李广苏建传》-使牧羝。 、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郴州荛牧儿。 、
【组词】
牧所、 牧苑、 牧子、 牧夫
3.
【采】
采地,古代士大夫的封邑 ,又叫采邑,食邑,采地。
【引证】
《礼记·礼运》-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 、 《法言·重黎》。注:“食税也。”-西采雍梁。 、 《公羊传·襄公十五年》注-所谓采者,不得有其土地人民采取其租税耳。字亦作寀。
4.
【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薪,荛也。 、 《礼记·月令》。注:“大者可析谓之薪。”-收秩薪柴。 、 《周礼·委人》。注:“粗者曰薪,细者曰蒸。”-薪蒸材木。 、 《诗·小雅·无羊》-以薪以蒸。 、 《管子·轻重甲》-农夫得居装而卖其薪荛。 、 《礼记·曲礼》-某有负薪之忧。 、 《孟子》-毁伤其薪木。 、 《聊斋志异·狼三则》-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组词】
薪火、 薪桂、 薪柴、 薪樵
可以劈开来用的粗大木柴。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资治通鉴·唐纪》-负薪刍助之。 、 宋·苏洵《六国论》-抱薪救火。
【组词】
薪采、 薪桂、 薪蒸、 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