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3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32:04
“不知甘苦”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不知道甜和苦的滋味,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缺乏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理解,不知道什么是幸福和苦难,通常用来形容某人缺乏生活经验或对现实世界的无知。
在文学作品中,“不知甘苦”常用来描绘那些生活在温室中、未经风霜的人物,他们的生活过于安逸,缺乏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那些不懂得珍惜或不理解他人苦难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讨论个体的生活经验对其世界观和行为模式的影响。
“不知甘苦”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成语,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文学作品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有所演变,但其核心意义——缺乏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不知甘苦”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知行合一”相对立,强调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常用来批评那些脱离实际、缺乏生活体验的个体或群体。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同情和批评的混合。同情那些因为缺乏经验而无法理解生活复杂性的人,同时也批评他们缺乏对现实世界的深刻认识。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因为家庭背景优越而“不知甘苦”的朋友,他们的某些行为和决策让我意识到生活经验的宝贵。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温室的花朵,不知甘苦的滋味,唯有风雨后,方知生命的真谛。”
视觉上,我联想到一个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玩耍,而外面的世界正在经历风雨。听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一首描述成长和经验的歌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ut of touch with reality”或“naive”,这些词汇也传达了缺乏现实经验和理解的意思。
“不知甘苦”这个词汇提醒我生活经验的重要性,以及对不同生活状态的理解和同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那些缺乏深刻生活体验的人。
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3回:“少年正待开口,却被老头子抢着说了一遍,无非是怪少年~,不会弄钱的一派话。”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知,识也。 、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知汝远来应有意。 、 《庄子·外物》-心徹为知。 、 《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 《后汉书·列女传》-不知何氏女。
3.
【甘】
(会意兼指事。小篆从口,中间的一横象口中含的食物,能含在口中的食物往往是甜的、美的。汉字部首之一,从“甘”的字往往与“甜”、“美味”有关。本义:味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甘,美也。 、 《书·洪范》-稼穑作甘。 、 《周礼·疡医》-以甘养肉。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甘胜碱。 、 《韩非子·存韩》-秦王饮食不甘。 、 清·周容《芋老人传》-何向者视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组词】
甘肥、 甘味、 甘膳、 甘馨
4.
【苦】
粗劣 同: 盬
【组词】
苦盐、 苦功、 苦事
1. 【不知甘苦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