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0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00:34
犒赏:指对某人或某团体在完成某项任务或取得成就后给予的奖励或慰劳,通常是为了表达感谢或鼓励。
犒赏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用于军事领域,指的是对士兵的奖赏。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扩大到日常生活和其他领域。
在**文化中,犒赏是一种常见的激励手段,体现了对努力和成就的认可。在社会背景中,犒赏也反映了社会对个人或团体贡献的重视。
犒赏一词通常带有一种积极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成就感和满足感。它鼓励人们为了获得奖励而努力工作或学*。
在个人生活中,犒赏可以是对自己的奖励,比如完成一个项目后去旅行,或者是对家人的奖励,比如孩子考试成绩优异后带他们去游乐园。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犒赏”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晨曦初露,鸟语花香, 大自然以美景犒赏我心。
犒赏可以联想到丰盛的宴会、欢快的音乐和庆祝的氛围,这些都是对努力后的奖赏的视觉和听觉表现。
在英语中,犒赏可以对应为“reward”或“recompense”,虽然具体用法和语境有所不同,但核心意义都是对努力或成就的奖赏。
犒赏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不仅在不同语境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文化和情感上都有重要的意义。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丰富语言表达和理解社会激励机制都有重要作用。
1.
【犒】
(形声。从牛,高声。本义:以牛酒宴饷兵士。泛指用酒食或财物慰劳) 同本义。
【引证】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公使展喜犒师。 、 《淮南子·泛论》。注:“牛羊曰犒。”-犒以十二牛。
【组词】
犒设、 犒军、 犒牛、 犒功
2.
【赏】
(形声。从贝,尚声。本义:赏赐;奖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赏,赐有功也。 、 《墨子经》-赏,上报下之功也。 、 《易·未济》-三年有赏于大邦。 、 《礼记·祭法》-尧能赏均刑法。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善人富谓之赏。 、 《周礼·载师》-赏田。 、 诸葛亮《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史记·项羽本纪》-未有封侯之赏。
【组词】
赏捞、 赏口、 赏田、 赏首、 赏设、 赏赣、 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