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2:18
犍陀罗艺术(Gandhara Art)是指公元1世纪至5世纪在古代犍陀罗地区(今巴基斯坦北部及阿富汗东部)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融合了希腊、罗马、波斯和印度等多种文化元素,以其对佛陀形象的具象表现和精湛的雕塑技艺而闻名。
在文学和学术领域,犍陀罗艺术常被提及,用以描述和分析古代艺术的风格和影响。在口语中,这一词汇可能较少被普通大众使用,但在艺术史、考古学和**研究等专业领域中,它是一个重要的学术术语。
同义词:犍陀罗风格、犍陀罗雕塑 反义词:这一词汇在艺术史领域较为特定,没有直接的反义词,但可以与非具象艺术风格相对比。
“犍陀罗”一词源自梵文,指的是古代印度的一个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地区成为了多种文化交流的中心,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即犍陀罗艺术。
犍陀罗艺术反映了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盛况,尤其是在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的融合。这种艺术风格不仅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反映了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
犍陀罗艺术给人以历史深邃和文化交融的联想,它不仅是艺术的展示,更是历史的见证。这种艺术风格让人感受到古代文明的辉煌和多元文化的魅力。
在参观艺术博物馆时,我曾被一件犍陀罗艺术的佛像深深吸引,其细腻的雕刻和独特的风格让我对古代文化交流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文明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写: “在犍陀罗的土地上, 希腊的阳光与印度的月光交织, 雕塑家的手, 刻画出永恒的微笑。”
观看犍陀罗艺术的雕塑,可以联想到古希腊雕塑的优雅线条和印度**的神秘氛围。听觉上,可以想象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队铃声和僧侣的诵经声。
在不同文化中,犍陀罗艺术的影响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艺术来观察。例如,的**艺术也受到了犍陀罗艺术的影响,但同时融入了更多的本土元素。
犍陀罗艺术是一个重要的学术术语,它不仅代表了古代艺术的一种风格,更是文化交流和历史发展的见证。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专业术语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提升文化素养。
1. 【犍】
2.
【陀】
(形声。从阜(fù),它声。从阜,与山有关。本义:倾斜不平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罢池陂陀,下属江河。
山冈。
【引证】
元·袁桷《次韵伯宗同行至上都》-藉草各小憩,侧身复登陀。
3.
【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网中有隹,表示以网捕鸟的意思。小篆增加了“糸”(mì),表示结网所用的材料。本义:用绳线结成的捕鸟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罗,以丝罟鸟也。 、 《诗·王风·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 、 《韩非子·难三》-以天下为这罗,则雀不失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组词】
罗尉、 罗落、 罗弋
4.
【艺】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上是“木”,表植物;右边是人用双手操作。又写成“埶”,从坴(lù),土块;从丮(jí),拿。后繁化为“藝”。“艺”从“帅”,乙声。本义:种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艺,种也。 、 《诗·齐风·南山》-艺麻之如何?衡从其亩。 、 《诗·唐风·鸨羽》-不能艺稷黍。 、 《左传·昭公十六年》-艺山林也。 、 《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以艺粟菽。 、 清·张廷玉《明史》-艺蔬自给。
【组词】
艺植、 艺人、 艺圃
技能;才能。
【引证】
《论语·雍也》-求也艺。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艺天下无双。 、 、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组词】
球艺;艺业、 艺高人胆大
5.
【术】
白术 。一种产于中国的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椭圆形或羽裂,边缘有刺状细锯齿,紫红色头状花生于茎顶。
【引证】
《尔雅·释草》-术,白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