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6:43
死棋:在中文里,“死棋”通常指的是在棋类游戏中,某个棋子或一组棋子处于无法移动或无法避免被吃掉的状态。这个词汇也常被引申为比喻,指某个局面或情况已经无法挽回或改变,陷入了绝境。
“死棋”一词源于棋类游戏的术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用以形容任何无法挽回的局面。
在中国文化中,棋类游戏如围棋和象棋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死棋”这个词汇也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中,常被用来比喻生活中的困境。
“死棋”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绝望和无奈的情感,让人联想到被困、无助和失败。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一次重要的考试或面试失败后,感到自己陷入了“死棋”的境地,但随后通过努力找到了新的出路。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人生如棋,步步为营,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死棋之处,亦有新生。”
想象一个棋盘上,一枚棋子被对手的棋子团团围住,无法动弹,这种画面给人一种压抑和绝望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heckmate”(将死),在棋类游戏中指国王被将死,无法逃脱。
“死棋”这个词汇不仅仅是棋类游戏的术语,它还广泛应用于描述生活中的各种困境。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复杂的生活状态,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
1.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
2.
【棋】
(形声。从木,其声。本义:古时通称博奕的子为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棊,博棊也。 、 《方言》-五簙或谓之棊。 、 《淮南子·泰族》。注:“谓六博也。”-故行棊者。 、 《山海经·中山经》。注;“博棋也。”-休与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 、 《博物志》-尧造围棊,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棊教之。 、 《史记·货殖列传》-山出棋置。
【组词】
棋枰、 棋子、 象棋;国际象棋;围棋;跳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