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4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45:47
曾祖妣:这个词汇由两个汉字组成,“曾祖”和“妣”。在汉语中,“曾祖”指的是曾祖父,即祖父的父亲;而“妣”通常指已故的母亲或女性祖先。因此,“曾祖妣”指的是曾祖父的妻子,即曾祖母。
在文学作品中,“曾祖妣”可能出现在家族史或家谱的描述中,用以指代家族中的某位女性长辈。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家族聚会或讨论家族历史时。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人类学或家族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精确描述家族关系。
同义词:曾祖母(直接指代曾祖父的妻子) 反义词:曾祖父(指代曾祖妣的丈夫)
“曾祖妣”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中对家族长辈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传统或正式的语境中仍然保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关系和长辈的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曾祖妣”这样的词汇体现了对家族历史的尊重和对长辈的敬仰。
这个词汇可能唤起对家族历史的敬畏感,以及对长辈智慧和贡献的尊重。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家族的连续性和传统的传承。
在家族聚会或讨论家族历史时,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来指代某位尊敬的长辈。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曾祖妣的智慧,如星辰般璀璨,照亮了家族的夜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慈祥的老妇人,坐在古老的家族宅邸中,讲述着家族的故事。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古典或传统的音乐,营造出一种庄重和尊敬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great-great-grandmother”来表达相似的意思。
“曾祖妣”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口语中不常用,但在描述家族历史和关系时,它提供了一个精确和尊重的表达方式。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家族传统和文化。
1.
【曾】
重。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
【引证】
清·洪亮吉《治平篇》-自此而曾焉。 、 、 、 、
【组词】
曾翁、 曾玄
谦词。犹“末”。
【引证】
《左传》-曾臣彪将率诸侯以讨焉。
【组词】
曾臣
2.
【祖】
(形声。从示,且(jǔ)。从“示”与祭祀、宗庙有关。本义:祖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始兼二义,新庙为始,远庙亦为始。”-祖,始庙也。 、 《周礼·考工记·匠人》-左祖右社。 、 《书·舜典》孔传:“文祖者,尧文德之祖庙。”-受终于文祖。 、 《荀子·成相》-启乃下,武王善之,封之于宋,立其祖。
【组词】
祖祢
3.
【妣】
(形声。从女,比声。本义:母亲)。
母亲的通称。
【引证】
《尔雅·释亲》。疏:“妣,媲也,媲匹于父。”-母为妣。 、 《易·小过》-遇其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