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5:24
坐糜廪粟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坐着消耗国家的粮食”。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不劳而获、白白消耗国家资源的人。其中,“坐”表示坐着不动,“糜”表示消耗,“廪”指仓库,“粟”指粮食。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农业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其应用范围可能有所扩大,不仅仅局限于粮食的消耗。
在**传统文化中,勤劳和节俭是被高度推崇的美德。因此,坐糜廪粟这样的行为是被批评和鄙视的。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批评那些不努力工作却依赖社会资源的人。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懒惰、不负责任和浪费资源的行为。它提醒人们应该自食其力,不应依赖他人或社会。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朋友因为懒惰而不愿意工作,依赖家人或社会救助。这时,我会用“坐糜廪粟”来形容他们的行为,提醒他们应该改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不度玉门关,
坐糜廪粟心自安。
懒惰成性终无益,
勤劳致富是真言。
想象一个画面:一个懒散的人坐在舒适的椅子上,周围是堆积如山的粮食,而他却无动于衷。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到浪费和不负责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iving off the fat of the land”,意思是指不劳而获,依赖自然资源或他人的劳动成果生活。
“坐糜廪粟”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对勤劳和节俭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尽管资源更加丰富,但这个成语仍然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提醒人们不应浪费资源,而应自食其力。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帮助我批评和反思那些不负责任的行为。
坐糜廪粟而不知耻。
1.
【坐】
(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同本义。
【引证】
林义光《文源》-像二人对坐土形。 、 《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坐而迁之。 、 《礼记·玉藻》-退而坐,取屦。 、 《礼记·少仪》-受立、授立,不坐。 、 《礼记·乐记》。疏:“坐,跪也。”-武坐致右宪王。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坐行而入。 、 《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坐上坐。 、 《书·太早上》-坐以待旦。 、 《礼记·玉藻》-坐如尸。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夫南向坐。 、 《战国策·魏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 、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坐语未讫。
2. 【糜】 一种不粘的黍
3.
【廪】
(会意兼象形。从人回,象屋形,中有户牖。又作“廪”。“廪”是俗字。本义:米仓)。
同本义。
【引证】
《诗·周颂·丰年》-亦有高廪。 、 《周礼·廪人》注-盛米曰廩。 、 《荀子·荣辱》。注:“圆曰囷,方曰廪。”-余刀布,有囷廪。 、 《公羊传·桓公十四年》-御廪者,粢盛委之所藏也。 、 《汉书·五行志》-御廪,夫人八妾所舂米,藏以奉宗庙也。 、 《荀子·富国》注-谷藏曰仓,米藏曰廪。 、 《孟子·万章上》-父母使舜完廪。 、 贾谊《论积贮疏》-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组词】
廪囷、 廪粟、 廪庚
4.
【粟】
(会意,象草木果实下垂的样子。后隶变为“西”。本义:粟子,谷子)。
同本义 今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叫“小米”。一种粗糙、抗旱、但不耐霜冻的一年生禾草(Setaria italica),具有粗而重的长穗状花序,可作谷物、干草和饲料。
【引证】
《说文》-粟,嘉谷实也。 、 《旧唐书·食货志下》-其粟麦粳稻之属各依土地,贮之州县。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输不必金,出粟、菽、帛、布及它物者听。
【组词】
粟入、 粟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