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4:23
“岁寒松柏”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形容松柏在严寒的冬季依然青翠不凋,常用来比喻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依然坚强不屈的人或事物。
在文学作品中,“岁寒松柏”常用来形容人的坚韧不拔和高尚品质,如在古诗文中赞美忠臣义士。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特定的语境下,如谈论历史人物或讲述励志故事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植物学或园艺学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松柏的耐寒特性。
同义词:坚贞不屈、坚韧不拔、不屈不挠 反义词:软弱无力、易折易断、不堪一击
“岁寒松柏”源自**古代文学,特别是诗词中,用来形容松柏在冬季的坚韧。这个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用来比喻人的品质,成为一种文化象征。
在文化中,松柏象征着长寿和坚韧,因此“岁寒松柏”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人。这种文化背景使得这个词汇在社会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影响力。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钦佩,因为它代表了坚强和不屈的精神。在思维和表达中,它激发了我对坚韧品质的追求和赞美。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岁寒松柏”来形容一位在疾病中依然坚持学*和工作的朋友,这个词汇帮助我准确地表达了我的敬意和鼓励。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寒松柏立山巅,风霜不改青翠颜。”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冬日山林中,松柏依然青翠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节奏坚定、旋律沉稳的乐曲,来表达“岁寒松柏”的坚韧精神。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比喻可能是“oak tree”(橡树),象征着力量和耐力,但“岁寒松柏”更强调在严寒中的坚韧。
“岁寒松柏”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形容词,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和精神象征。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坚韧不拔的品质。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词汇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能灵活地运用在不同的语境中。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来富贵已零落,~犹依然。
1.
【岁】
(形声。小篆字形。从步,戌(xū)声。“步”有经历的意思。古音“岁、戌”迭韵。本义:岁星。即木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岁,木星也。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岁在星纪。
【组词】
岁君、 岁次
2.
【寒】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寒,冻也。 、 《列子·汤问》注-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 、 《易·说卦》-乾为寒。 、 《左传·哀公十二年》-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 、 《左传·昭公四年》-以享司寒。 、 《吕氏春秋·有始》-北方曰寒风。 、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庄子·德充符》-饥渴寒暑,是事之变。 、 《乐府诗集·木兰诗》-寒光照铁衣。 、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凄神寒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
【组词】
寒肃、 寒悄、 寒衾、 寒噤
3.
【松】
(形声。从木,公声。本义:松科植物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松,松木也。 、 《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乔松。 、 《诗·小雅·斯干》-如松茂矣。 、 《搜神记·干将莫邪》-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
发乱;乱发貌。
【引证】
唐·陆龟蒙《自怜赋》-首蓬松以半散,支棘瘠而枯踈。
4. 【柏】 ——见“黄柏”:即黄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