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41: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41:06
(会意,象草木果实下垂的样子。后隶变为“西”。本义:粟子,谷子)。
同本义 今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叫“小米”。一种粗糙、抗旱、但不耐霜冻的一年生禾草(Setaria italica),具有粗而重的长穗状花序,可作谷物、干草和饲料。
【引证】
《说文》-粟,嘉谷实也。 、 《旧唐书·食货志下》-其粟麦粳稻之属各依土地,贮之州县。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输不必金,出粟、菽、帛、布及它物者听。
【组词】
粟入、 粟粒
谷粒 。未去皮壳者为粟,已舂去糠则为米。
【引证】
《明史·海瑞传》-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组词】
粟饭
粮食的统称。
【引证】
汉·贾谊《论积贮疏》-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 唐·韩愈《杂说》-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李斯《谏逐客令》-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
【组词】
粟土、 粟陈贯朽、 粟红贯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