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1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7:46
“八字帖儿”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一种传统的**占卜方式,即根据个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即“八字”)来预测命运或性格特点。这里的“帖儿”通常指的是一种记录或清单,因此“八字帖儿”可以理解为记录个人八字信息的清单或文档。
“八字帖儿”源自**古代的命理学,特别是八字命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广泛接受并用于描述与个人八字相关的所有文档或记录。
在**文化中,八字被认为能够揭示一个人的性格、命运和适合的职业等。因此,“八字帖儿”在社会中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尤其是在传统婚礼、职业选择等方面。
对于一些人来说,“八字帖儿”可能带有迷信的色彩,而对于另一些人,它可能是一种文化遗产的体现,带有怀旧和尊重传统的情感。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在特定的节日或家庭聚会中听到长辈谈论“八字帖儿”,尤其是在讨论婚姻或职业规划时。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八字帖儿,命运的线,交织成诗。”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张泛黄的纸张,上面用毛笔写着复杂的汉字;听觉上,可能是长辈在低声讨论八字时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占卜方式可能被称为“星座”或“塔罗牌”,但它们与“八字帖儿”在方法和意义上都有所不同。
“八字帖儿”是一个充满文化特色的词汇,它不仅反映了*人对命运的探索,也体现了语言在传承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在学这个词汇的过程中,我更加理解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1.
【八】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七加一的和。
【引证】
《玉篇》-八,数也。 、 《诗·小雅·伐木》-陈馈八簋。 、 《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地理以八制。 、 《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八者,维纲也。 、 《左传·襄公九年》-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 、 《尚书大传》-八眉者,如八字。 、 《战国策·齐策》-邹忌修八尺有余。 、 《书·舜典》-八音克谐。 、 《战国策·燕策》-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八世。
【组词】
八音、 八拜
2.
【字】
(会意兼形声。从宀(mián)从子,子亦声。在屋内生孩子。本义:生孩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乳也。 、 《广雅》-字,生也。 、 《论衡·气寿》-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 《汉书》。颜师古注:“字,生也。”-六畜遂字。 、 《山海经·中山经》-苦山有木,服之不字。 、 《汉书·食货志下》-亭有畜字马,岁课息。
【组词】
字乳、 字育
3.
【帖】
(形声。从巾,占声。本义:古代字写在布帛上叫帖)。
写在帛上的书签。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木部曰:“检,书署也。”木为之谓之检,帛为之则谓之帖,皆谓幖题,今人所谓签也。”-帖,帛书署也。
4.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