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0:2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25:59
欣喜若狂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非常高兴,以至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个成语形容人的喜悦达到了极点,通常用来描述在经历重大喜事或意外惊喜后的情感状态。
“欣喜若狂”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于情感表达的丰富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它的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表达喜悦和庆祝的方式多种多样,而“欣喜若狂”这个成语体现了人对于喜悦情感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人们在经历重大喜事时的真实情感反应,如家人团聚、事业成功等。它提醒我情感的力量和表达的重要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重要的面试后被告知被录用,那一刻我欣喜若狂,感觉所有的努力都得到了回报。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花开满园,我欣喜若狂,心中诗篇如泉涌。”
想象一个人在阳光下跳跃,脸上洋溢着无法抑制的笑容,背景音乐是欢快的旋律,这样的场景能够很好地体现“欣喜若狂”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verjoyed”或“ecstatic”,它们在情感强度上与“欣喜若狂”相似,但文化背景和使用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欣喜若狂”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汉语词汇,也让我更加理解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喜悦的情感。
少年得其应答,惊喜若狂。
全班同学~,向取得第一名的同学庆祝。
1.
【欣】
(形声。从欠,斤声。实与忻同字。本义:喜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言部訢下曰:‘喜也。’义略同。”-欣,笑喜也。 、 《尔雅》-欣,乐也。 、 《诗·大雅·凫鷖》。传:“欣欣然乐也。”-旨酒欣欣。 、 《楚辞·九歌·东皇太一》。注:“欣欣,喜貌。”-君欣欣兮乐康。 、 《史记·乐书》。注:“欣,喜也。”-天地欣合。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载欣载奔。
【组词】
欣惧、 欣赞、 欣欢、 欣赖
爱戴。
【引证】
《国语·晋语二》-百姓欣而奉之,国可以固。
【组词】
欣戴
2.
【喜】
(会意。甲骨文上面是“鼓”本字,下面是“口”。“鼓”表示欢乐,“口”是发出欢声。本义:快乐;高兴)。
同本义(乐之见于谈笑曰喜。喜,形于色)。
【引证】
《说文》-喜,乐也。 、 《礼记·檀弓》-人喜则斯陶。 、 《素问·五远行大论》-其志为喜。 、 《诗·小雅·菁菁》-既见君子,我心则喜。 、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喜,念鬼。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嘿然大喜。 、 唐·柳宗元《三戒》-虎因喜。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三保亦自喜。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喜容原好,愁容也好,蓦地间怒容越好。
【组词】
喜洽、 喜之不尽、 喜匆匆、 喜欢不杀、 喜上眉梢
3.
【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名》-若,顺也。 、 《诗·鲁颂·阙宫》-万民是若。 、 《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 、 《易·观》-有孚禺若。 、 《书·尧典》-钦若昊天。 、 《左传·宣公三年》-不逢不若。
【组词】
若时、 若淑
4.
【狂】
(形声。本义:狗发疯)。
同本义。也指狗发疯。
【引证】
《说文》-狂,狾犬也。 、 三国魏·阮籍《鸠赋》-值狂犬之暴怒,加楚害于微躯。
【组词】
狂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