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8:04
公共建筑是指那些为公众服务或向公众开放的建筑,它们通常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拥有和管理。这些建筑包括但不限于学校、图书馆、医院、政府办公楼、博物馆、体育场馆等。
公共建筑一词源于拉丁语“publicus”(公共的)和“aedificium”(建筑)。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建筑的概念也在不断演变,从最初的政府办公场所扩展到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多种功能的建筑。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公共建筑承载着不同的意义。例如,在民主社会中,公共建筑常常被视为民主和公共参与的象征;而在集权社会中,它们可能更多地体现政府的权威和控制。
公共建筑往往给人以庄重、正式的感觉,同时也可能引发对公共服务的信任和对社会福利的期待。它们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成为人们集体记忆的一部分。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公共图书馆是我童年时期最喜欢的地方之一。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书籍资源,还举办了许多有趣的活动,让我对阅读和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诗歌中,公共建筑可以被描绘为“知识的殿堂”或“社区的心脏”,在故事中,它们可以是角色相遇和互动的场所,增添情节的丰富性。
想象一座宏伟的公共图书馆,高耸的书架、安静的阅读区、偶尔的翻书声,这些都是公共建筑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不同文化中,公共建筑的功能和设计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日本的公共建筑可能更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而欧洲的公共建筑可能更强调历史和艺术的融合。
公共建筑是社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提供了基本的服务,还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特色。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和讨论与公共生活相关的话题。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共】
(会意。从廿。本义:同)。
共享,共用或共有。
【引证】
《说文》-共,同也。 、 《书·盘庚》-惟喜康共。 、 《礼记·内则》。注:“犹皆也。”-共帅时。 、 《庄子·庚桑楚》。崔注:“壹也。”-共其德也。 、 《列子·说符》。注:“同也。”-臣有所与与。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仁义者,与天下共其所有而同其利者也。 、 《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组词】
共名、 共少、 共主、 共害
3.
【建】
(会意。从廴(yǐn),有引长的意思,从聿(意为律)。本义:立朝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立朝律也。 、 《广雅》-建,立也。
【组词】
建法、 建中、 建极
4.
【筑】
(形声。从木,筑声。本义:筑墙。古代用夹板夹住泥土,用木杆把土砸实)。
捣土使坚实。
【引证】
《说文》-築,捣也。 、 《韩非子·说难》-不筑,必将有盗。(筑,这里指把坏墙修复。)
【组词】
筑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