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0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08:11
“琴隐”这个词汇由两个汉字组成:“琴”指的是一种传统的弦乐器,如古筝、古琴等;“隐”则意味着隐藏、不显露。结合起来,“琴隐”可以理解为指弹奏琴时的一种状态,即琴声隐约、不张扬,或是指弹琴者隐于幕后,不为人所知。
在文学作品中,“琴隐”常用来形容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境界,如“琴隐于山林,心远地自偏”。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音乐或艺术领域,它可以用来形容一种低调而深邃的艺术表达。
“琴”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代表一种古代的弦乐器;“隐”字则有隐藏、不显露的意思。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琴隐”这个词汇,其含义随着文化的发展而逐渐丰富。
在**传统文化中,琴常常与文人雅士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象征着高洁和超脱。因此,“琴隐”也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追求精神自由、远离尘嚣的人。
“琴隐”这个词给人一种宁静、深远的情感体验。它让人联想到山林间的清泉、古寺中的钟声,以及那些在静谧中寻找自我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古琴演奏会上听到一位艺术家弹奏,他的琴声如同“琴隐”一般,让人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慰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琴隐”:
山林深处,琴隐声悠,
心随音转,梦回古幽。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身着古装的琴师,在山林间弹奏古琴,琴声悠扬而隐约,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这样的场景可以通过音乐和视觉艺术来表达。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iding one's light under a bushel”,意指不显露自己的才华。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一种低调、内敛的意境。
“琴隐”这个词汇在*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艺术表达方式,也象征了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在学这个词汇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华文化的深邃和博大。
1.
【琴】
(本作“珡”。象形。小篆字形,象乐器形,上面“玨”象弦和弦柱,下面象琴身。本义:拨弦乐器。俗称古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琴,弦乐也。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象形。古文从瑟金省声。 、 《广雅·释乐》-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文王增二弦,曰少宫、少商。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乐琴书以消忧。
【组词】
琴史、 琴书、 琴床、 琴柱
2.
【隐】
藏匿;隐蔽。
【引证】
《说文》-隐,蔽也。 、 《尔雅》-隐,微也。 、 《国语·齐语》。注:“隐藏也。”-隐五刃。 、 、 《荀子·致仕》。注:“隐,亦蔽也。”-隐忌雍蔽之人。 、 《吕氏春秋·重言》。注:“隐,蔽也。”-桓公管仲虽善匿,弗能隐矣。 、 《文选·嵇康·琴赋》。注:“隐,幽深邃也。”-则盘纡隐深。 、 《左传·文公十八年》-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故隐居屠间。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可以隐形。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日月隐耀。 、 明·魏学洢《核舟记》-各隐卷底。
【组词】
隐占身体、 隐遁、 隐谋、 隐秀、 隐候、 隐耀、 隐身术、 隐冒、 隐翳、 隐掩
隐瞒。
【引证】
《论语·子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上以无隐。
【组词】
隐欺、 隐情、 隐拒、 隐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