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08: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08:33
公共租界是指在特定历史时期,由一个或多个外国列强在**等国家内设立的,具有一定自治权的区域。这些区域通常由外国政府管理,拥有自己的法律体系、行政机构和警察力量,不受当地政府的直接管辖。
公共租界一词源于19世纪中叶,当时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设立了这些特殊区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区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征,直到20世纪中叶,随着的民族解放**,公共租界逐渐被废除。
在历史上,公共租界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象征,反映了当时的弱国地位和外国势力的强势介入。这些区域的存在,不仅影响了**的政治和经济,也深刻影响了当地的社会文化和人民的生活。
提到公共租界,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屈辱、民族的抗争以及现代化的冲突。这个词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因为它代表了国家主权的丧失和外来势力的压迫。
在个人经历中,公共租界可能与历史教育、旅游体验或家族历史有关。例如,参观上海的外滩,了解那里的历史建筑和公共租界的故事,可以加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将公共租界比喻为一个封闭的世界,探讨其中的权力结构和人性的复杂性:
在那封闭的界域, 法律是外来的语言, 秩序是强者的游戏, 而自由,是遥远的传说。
通过观看关于旧上海的电影或纪录片,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公共租界的繁华与矛盾。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老上海风情的爵士乐或流行歌曲,来营造那个时代的氛围。
在其他国家,如印度、埃及等,也存在类似的历史现象,如英属印度的“租界”或埃及的“欧洲区”,这些区域在功能和意义上与**的公共租界相似,但在具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影响上有所不同。
公共租界作为一个历史词汇,不仅记录了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也反映了全球化进程中权力和文化的复杂互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历史和社会的变迁,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和冲突。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共】
(会意。从廿。本义:同)。
共享,共用或共有。
【引证】
《说文》-共,同也。 、 《书·盘庚》-惟喜康共。 、 《礼记·内则》。注:“犹皆也。”-共帅时。 、 《庄子·庚桑楚》。崔注:“壹也。”-共其德也。 、 《列子·说符》。注:“同也。”-臣有所与与。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仁义者,与天下共其所有而同其利者也。 、 《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组词】
共名、 共少、 共主、 共害
3.
【租】
(形声。从禾,且(jū)声。从禾,与谷物有关。本义:田赋,征收的农产品,又指按田地征收的捐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租,田赋也。 、 《广雅》-租,税也。 、 《急就篇》-敛财曰赋,敛谷曰税,田税曰租。 、 《管子·国蓄》-租籍者,所以强求也。 、 《汉书·文帝纪》-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 唐·杜甫《兵车行》-县官急索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当其租入。
【组词】
租更、 租委、 租刍、 租输、 租限
4.
【界】
(会意。从田,介声。本义:边垂,边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田畔也。-界,境也。 、 《尔雅》-界,垂也。 、 《急就篇·顷町界亩》颜注-田边谓之界。 、 《墨子·号令》-诸吏卒民非其部界而擅入他部界。 、 《韩非子·五蠹》-去门十里以为界。 、 《孟子·公孙丑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战国策·燕策》-至燕南界。 、 《史记·魏公子列传》-迎公子于界。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境界危恶。
【组词】
界分、 界约、 界贼、 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