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00: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00:58
仿生建筑是指模仿自然界生物体的结构、功能或原理来设计和建造的建筑。这种建筑旨在通过模仿生物的适应性、效率和可持续性来提高建筑的性能,包括但不限于能源效率、材料使用、环境适应性和美学设计。
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和工程学中,“仿生建筑”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指导可持续建筑设计。在文学和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较少直接使用,但可以作为讨论现代建筑趋势或环保设计理念时的参考点。
同义词:生物启发建筑、生态建筑 反义词:传统建筑、非仿生建筑
同义词在强调建筑设计受生物启发这一点上相似,但“仿生建筑”更侧重于直接模仿生物的特定特征。反义词则指那些不采用仿生设计原则的建筑。
“仿生”一词源于希腊语“bios”(生命)和“mimesis”(模仿),最初用于描述模仿生物行为的机器人或机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概念扩展到建筑领域,特别是在可持续设计和绿色建筑的兴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社会背景下,仿生建筑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推崇。它不仅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尊重,也是技术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一种尝试。
提到仿生建筑,可能会联想到自然界的美丽与复杂,以及人类对这些自然现象的敬畏和模仿。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情感。
在参观一些现代建筑展览时,我曾被一些仿生建筑的设计所吸引,它们不仅美观,而且功能性强,让我对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诗歌中,可以将仿生建筑比喻为“大地的诗篇,模仿着自然的韵律,每一块砖石都是对生命的颂歌”。
想象一座仿生建筑,它的外形如同一片展开的树叶,阳光透过其结构,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种景象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自然的声音,如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在不同文化中,仿生建筑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理念——从自然中汲取灵感——是普遍的。例如,日本的传统建筑就深受自然形态的影响,而现代西方建筑则更多地采用了生物力学和生态学的原理。
仿生建筑是一个充满潜力的领域,它不仅挑战了传统建筑的设计方法,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未来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概念将有助于更深入地探讨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设计的话题。
1.
【仿】
游荡,徘徊。
【引证】
《国语·吴语》-[楚灵]王亲独行,屏营仿偟于山林之中。 、 《楚辞》-聊仿佯而逍遥兮,永历年而无成。 、 《淮南子·原道》-逍遥乎广泽之中,而仿洋于山峡之旁。
2.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3.
【建】
(会意。从廴(yǐn),有引长的意思,从聿(意为律)。本义:立朝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立朝律也。 、 《广雅》-建,立也。
【组词】
建法、 建中、 建极
4.
【筑】
(形声。从木,筑声。本义:筑墙。古代用夹板夹住泥土,用木杆把土砸实)。
捣土使坚实。
【引证】
《说文》-築,捣也。 、 《韩非子·说难》-不筑,必将有盗。(筑,这里指把坏墙修复。)
【组词】
筑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