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1: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1:04
公共秩序是指社会中维护正常生活和活动的状态,包括法律、规章、习惯和道德等共同构成的规范体系,确保社会成员的行为有序、安全和和谐。
“公共秩序”一词源自拉丁语“ordo publicus”,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现代语言中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法律和社会科学领域。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公共秩序的意义和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强调集体主义的社会中,公共秩序被视为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础。
提到公共秩序,可能会联想到安全感、稳定性和法律的权威。它也可能引发对社会不公和权力滥用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排队等候等行为都是维护公共秩序的体现。
在诗歌中,可以将公共秩序比喻为社会的脉搏,描述其在维护生命活力中的作用。
想象一下警察在街头巡逻的画面,或是紧急警报声,这些都是与公共秩序相关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的“public order”和法语的“ordre public”,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概念相似。
公共秩序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理解和维护公共秩序对于个人和社会都至关重要。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一概念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社会现象和进行有效沟通。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共】
(会意。从廿。本义:同)。
共享,共用或共有。
【引证】
《说文》-共,同也。 、 《书·盘庚》-惟喜康共。 、 《礼记·内则》。注:“犹皆也。”-共帅时。 、 《庄子·庚桑楚》。崔注:“壹也。”-共其德也。 、 《列子·说符》。注:“同也。”-臣有所与与。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仁义者,与天下共其所有而同其利者也。 、 《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组词】
共名、 共少、 共主、 共害
3.
【秩】
(形声。从禾,失声。本义:聚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秩,积也。 、 《礼记·月令》-大合百县之秩刍。 、 《礼记·王制》-九十日有秩。 、 《管子》-故人君御谷物之秩相胜,而操事于其不平之间。
【组词】
秩秩
4.
【序】
(形声。从广,予声。从广(yǎn),与房屋有关。本义:东西墙)。
堂屋的东西墙。
【引证】
《说文》-序,东西墙也。 、 《书·顾命》-西序东向。 、 《仪礼·乡饮酒礼》-奠爵于序端。 、 《仪礼·士冠礼》-直东序。 、 《仪礼·燕礼》-宾升,立于序内,东方。 、 《仪礼·士丧礼》-皆馔于西序下。 、 《尔雅》-东西墙谓之序。 、 《礼记·丧大记》-若陈衣于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