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3:27
斯威士兰(Eswatini)是一个位于非洲南部的内陆国家,北、西、南三面为南非所包围,东面与莫桑比克为邻。斯威士兰原名“斯威士兰王国”(Kingdom of Swaziland),2018年4月更名为“斯威士兰”(Eswatini),意为“斯威士人的土地”。
在不同的语境中,“斯威士兰”可能指代:
“斯威士兰”一词源自斯威士语(Swazi language),其中“Eswatini”意为“斯威士人的土地”。2018年,斯威士兰国王决定将国名从“斯威士兰王国”更名为“斯威士兰”,以强调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根源。
斯威士兰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传统舞蹈、音乐和手工艺。该国的社会结构以君主制为基础,国王在政治和文化生活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斯威士兰的传统节日和庆典,如乌姆兰加节(Umhlanga Festival)和因德瓦尼节(Incwajana Festival),展示了其独特的文化特色。
提到斯威士兰,可能会联想到其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社会结构。这个词汇可能会唤起对非洲大陆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好奇和兴趣。
个人可能在与非洲相关的旅行、文化交流或学术研究中遇到斯威士兰这个词汇。例如,通过阅读有关斯威士兰的书籍、观看纪录片或参与国际会议,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
在诗歌中,斯威士兰可以被描绘为一个充满活力和色彩的地方:
在斯威士兰的绿野上, 舞者们随着鼓声翩翩起舞, 阳光洒在他们的脸上, 映出非洲的灵魂和热情。
结合图片,斯威士兰的自然风光、传统服饰和节日庆典可以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音乐方面,斯威士兰的传统鼓乐和歌曲可以唤起对非洲文化的深刻感受。
在不同语言中,斯威士兰的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斯瓦希里语中,斯威士兰被称为“Uswazi”。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不同语言对同一国家的称呼有助于增进理解和尊重。
斯威士兰作为一个国家的名称,不仅代表了一个地理实体,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通过深入了解斯威士兰,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非洲大陆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拓宽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1.
【斯】
(会意。从斤,其声。其所以盛木柿。斤,斧子。本义:劈;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斯,析也。 、 《诗·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 《书·酒诰》。郑注:“析也。”-有斯明享。 、 《汉书·严助传》。注:“析薪者也。”-厮(斯)舆之卒。
2.
【威】
威力;威风。
【引证】
《说文》-威,畏也。 、 《吕氏春秋·荡兵》-威也者,力也。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 、 、 《孟子·公孙丑下》-威天下不以兵革。 、 《汉书·李广传》-威棱威乎邻国。 、 汉·贾谊《过秦论》-威振四海。 、 《明史》-为敛威去。
【组词】
威风杀气、 威弧、 威折、 威服、 威柄、 威畏、 威约、 威凌、 威绥
尊严,威严。
【引证】
《明史》-畏威保位。 、
【组词】
威荣、 威法、 威神、 威裕、 威敬、 威光、 威棱、 威德、 威锋、 威权、 威灵、 威声、 威神、 威化
3.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4.
【兰】
(形声。从艸,阑(lán)声。本义:兰草,即泽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蘭,香草也。 、 《汉书·司马相如传》-衡兰芷若。 、 《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