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3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39:35
由于您提供的词汇“[对词]”是一个占位符,我将使用一个具体的词汇“和谐”来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和谐”一词的字面意思是各种不同的事物在一起时,彼此协调一致,没有冲突。在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和谐通常指的是一种平衡和协调的状态。
“和谐”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音乐中的和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社会关系和自然环境中的平衡状态。
在**文化中,和谐是一个核心价值观,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例如,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就强调和谐与平衡。
“和谐”一词通常带给人积极、平静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和谐的家庭和和平的国际关系。
在我的生活中,和谐的概念帮助我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寻求平衡和理解,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和谐”:
在和谐的旋律中,
心灵找到了归宿,
在宁静的湖面上,
倒映着和谐的图景。
想象一幅画面:一片宁静的湖泊,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鸟儿在空中和谐地飞翔。这样的场景会让人感到平静和满足。
在英语中,“harmony”是“和谐”的对应词汇,同样强调不同元素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在西方文化中,和谐也常被视为一种理想状态。
通过对“和谐”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和谐不仅是个人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和自然环境中的理想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和谐”这一概念,有助于我更好地沟通和理解他人。
1.
【对】
(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对,答也。 、 《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 、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 、 《孟子·梁惠王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仪礼·士冠礼》。注:“应也。”-冠者对。 、 《仪礼·曲礼》。注:“答问也。”-对曰:“非礼也敢辞。” 、 《三国演义》-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组词】
无言以对;对当、 对嘴、 对理、 对番、 对状、 对日
2.
【词】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词,意内而言外也。 、 《世说新语·轻诋》-词色甚强。 、 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 宗臣《报刘一丈书》-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组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 词锋、 词不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