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0:56: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0:56:46
“没皮柴”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主要在广东地区使用。字面意思是指没有树皮的木柴。在比喻意义上,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吝啬、小气,不愿意付出或分享任何东西,就像没有树皮的木柴一样,没有任何价值或用处。
在口语中,“没皮柴”常用于形容那些极度节俭或吝啬的人,尤其是在金钱和物质方面。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刻画角色的性格特点,增强故事的幽默感或讽刺意味。在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除非是在讨论经济学或心理学中的节俭行为时。
同义词:吝啬鬼、小气鬼、守财奴 反义词:大方、慷慨、豪爽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人的性格特点时,各有细微差别。例如,“吝啬鬼”和“小气鬼”更强调对金钱的过分节俭,而“守财奴”则带有更强烈的贪婪意味。
“没皮柴”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简单,直接来源于对没有树皮的木柴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赋予了比喻意义,用来形容人的性格特点。
在广东地区,由于经济活动频繁,人们对金钱的态度较为敏感,因此“没皮柴”这个词汇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它反映了当地文化中对节俭和慷慨的不同看法。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吝啬、小气和不受欢迎的行为。它可能会引起人们对那些不愿意分享或帮助他人的负面印象。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过分节俭或吝啬的人,可能会用“没皮柴”来形容他们,以此表达对其行为的不满或讽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他如没皮柴般吝啬, 连一丝阳光都不愿分享。”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根光秃秃的木柴,没有任何树皮,显得非常单调和不吸引人。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人们在讨论某人吝啬时的窃窃私语或嘲笑声。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形容吝啬的人,例如英语中的“tightwad”或“cheapskate”。这些词汇虽然在具体表达上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相似的负面情感。
“没皮柴”这个词汇在描述人的性格特点时非常有用,它简洁而形象地传达了吝啬和小气的概念。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方言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更好地理解和融入当地文化。
1.
【没】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没,沉也。 、 《庄子·列御寇》-其子没于渊。 、 《荀子·议兵》-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 《庄子·大宗师》-梦为鱼而没于渊。 、 《世说新语·自新》-或浮或没。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浅草才能没马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水不没顶。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没水而死。
【组词】
沉没、 淹没、 没胫、 没不煞、 没溺、 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 没石
2.
【皮】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 、 《广雅》-皮,剥也。 、 《战国策·韩策》-皮面抉眼。 、 《释名》-皮瓠以为蓄。
【组词】
皮面
3.
【柴】
编木维护四周。
【引证】
《淮南子》-[周武王]乃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柴箕子之门。
【组词】
柴护
覆盖。
【引证】
《管子》-掘新井而柴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