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19:4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19:46:10
词汇“对证下药”源自中医术语,字面意思是根据病情的确切诊断来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基本含义是指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恰当的措施或方法,强调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解决问题方式。
在文学中,“对证下药”常用来比喻在处理复杂问题时需要精准和针对性。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词组来建议某人采取具体措施解决特定问题。在专业领域,如医学、管理学等,这个词组强调了诊断和治疗或决策的精确性。
同义词中,“因材施教”强调根据个体差异进行教育,“对症下药”强调针对具体病症采取措施,“有的放矢”强调目标明确。反义词“一刀切”和“盲目行动”则表示缺乏针对性和精确性。
“对证下药”源自中医理论,强调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针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组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成为了一个通用的成语,用以强调解决问题时的精确性和针对性。
在文化中,“对证下药”体现了中医的哲学思想,即整体观和辩证施治。这种思想也渗透到了人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中,强调在处理问题时要全面考虑,精确施策。
这个词组给人以科学、严谨和有效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医生认真诊断病情,精心选择药物的场景,传递出一种专业和负责任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听到这个词组被用来指导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能会根据孩子的性格和需求“对证下药”,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在诗歌中,可以将“对证下药”融入描述自然界的精准变化,如“春风对证下药,唤醒沉睡的花蕾”。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医生在药房中仔细挑选药材的场景。听觉上,可能是医生详细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ailor-made”或“custom-fit”,强调为特定需求或情况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对证下药”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它不仅在医学领域有着重要应用,也在日常生活和各种专业领域中发挥着指导作用。理解和运用这个词组,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1.
【对】
(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对,答也。 、 《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 、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 、 《孟子·梁惠王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仪礼·士冠礼》。注:“应也。”-冠者对。 、 《仪礼·曲礼》。注:“答问也。”-对曰:“非礼也敢辞。” 、 《三国演义》-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组词】
无言以对;对当、 对嘴、 对理、 对番、 对状、 对日
2.
【证】
谏正。
【引证】
《说文》-证,谏也。从言,正声。 、 《战国策·齐策》。高诱注:“证,谏也。”-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
【组词】
证谏
病症。 同: 症
【引证】
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然后先生之言,为思陵对证之药也。
3.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4.
【药】
(形声。从艸,乐声。本义:治病的物品。药物;药材。一般是植物,故从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药,治病草也。 、 《周礼·疾医》。注:“五药,草木虫石谷也。”-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 《易·无妄》-勿药有喜。 、 《史记》-求仙人不死之药。
【组词】
药肆、 药贴、 药封、 药案、 药王、 药引、 药局、 药饵